中国经营报

搜索文档
阿里曝光自研AI眼镜 AI To C战略攻入硬件领域
中国经营报· 2025-07-27 12:46
阿里巴巴AI眼镜发布 - 公司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次曝光"夸克AI眼镜",预计年内发布,标志着其AI To C战略正式进入硬件领域 [1] - 产品由夸克团队研发,深度整合阿里巴巴生态系统,包括通义千问大模型、高德导航、支付宝支付、淘宝比价和飞猪商旅提醒等功能 [1][5][6] - 产品在硬件结构上进行了系统重构,具备通话、音乐、翻译、会议纪要等功能,并在AI交互、佩戴舒适度、显示与影像、续航等方面实现突破 [6][7]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已聚集消费电子巨头、互联网大厂、专业AR厂商与跨界新势力等多方竞争者 [2] - 高盛预测中国智能眼镜市场2025年将达到290万副,小米AI眼镜预计占据10%市场份额,产品定价为1999元/副 [8] - 行业仍处于初期阶段,面临产品不够智能、续航短、不够舒适美观等用户体验问题 [7]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认为AI眼镜将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最重要的个人移动入口,能捕获80%以上人体感知输入,覆盖办公、生活及移动场景 [2] - 公司通过"自有生态构建+行业合作"模式,联合高德、支付宝、淘宝、飞猪等内部资源构建垂直场景AI能力矩阵 [5][6] - 公司将联合全球领先眼镜品牌,通过技术、渠道、服务及C2M定制能力整合解决用户体验瓶颈 [7] 技术应用场景 - 产品实现近眼显示导航系统,支持骑行、步行等移动场景精准指引 [6] - 通过多模态大模型结合百亿级图片检索能力,提升图像问答的识别率和准确性,支持快问快答和专业讲解 [6] - 此前公司已在Vision Pro平台推出三维空间互动购物应用,支持虚拟试车、眼动追踪、手势旋转和AI搭配方案生成 [3]
关联交易未及时信披 丹化科技及多名高管收警示函
中国经营报· 2025-07-27 12:44
监管处罚 - 公司因关联交易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收到内蒙古证监局警示函并被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2] - 控股子公司丹化醋酐放弃优先购买权构成关联交易涉及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的1.30%但迟至2025年4月11日才追认并披露 [2] - 公司时任董事长李国方、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成国俊、财务负责人蒋勇飞对违规行为负主要责任 [3] 公司回应 - 公司证券部表示警示函目前不会对经营及管理层造成影响 [3] - 公司承诺30日内向证监局报送书面报告并加强证券法律法规学习及内控制度建设 [3] 历史合规问题 - 2025年3月公司曾因治理不规范、内控制度不健全收到责令改正决定书包括董事会监事会会议记录缺失、未单独制定《关联交易内控制度》等问题 [3] 财务表现 - 2019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六年亏损累计达18.98亿元具体为4.33亿元、3.67亿元、1.04亿元、2.93亿元、3.93亿元、3.08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6619.72万元同比收窄(去年同期-1.12亿元)扣非净利润-6694.32万元(去年同期-1.13亿元) [4] - 亏损收窄因乙二醇和草酸产销增长叠加降本增效措施及煤炭价格下降 [4]
国常会推进免费学前教育:各地要尽快细化工作方案
中国经营报· 2025-07-26 19:53
政策背景与意义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强调这是涉及千家万户的重要惠民举措[1] - 免费学前教育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学前教育法》要求有条件地区推进[2] - 该政策旨在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 实施范围与现状 - 2024年全国幼儿园25.33万所,在园幼儿3583.99万人,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占比91.61%[1] - 2023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6.2%,2020-2025年预算增长约8300亿元[3] - 政策要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教育经费中占合理比例,中央与地方按事权划分预算[3] 资金安排与执行 - 需细化工作方案并按分担比例安排补助资金,确保按时足额拨付[1] - 强调统筹学龄人口变化和财力状况,坚持保基本保普惠原则,完善投入机制[4] - 需科学核算办园成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改善教师待遇[4] 公办民办协调机制 - 专家建议公办民办园应享受等额财政补助,民办园补贴标准加保教费不低于公办园生均经费[5] - 部分地区民办园补贴偏低导致资源减少,丹麦案例显示私立园70%收入来自政府补助[5] - 北京普惠性幼儿园保教费分600/750/900元三档,财政生均补助1500元仍不足覆盖成本[5] 政策推进动态 - 需明确免费额度核算标准,考虑财政支出和适龄幼儿经费分配[5] - 目前部分省份幼儿园尚未接到具体补助政策通知[6]
特效厅票房高增长 IMAX中国上半年净利润增长超八成
中国经营报· 2025-07-26 19:12
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特效厅表现 - 今年上半年特效厅票房72.6亿元,同比增长58.6%,占市场大盘24.8%,创2019年以来新高 [1][4] - 特效厅票房增速远超市场大盘23%的增幅 [1] - IMAX中国上半年收入5780.2万美元(约4.16亿元),同比增长29.77%,净利润2389.3万美元,同比增长86.18% [1] 特效厅品牌竞争格局 - IMAX票房16亿元,同比增速102.1%,市占率保持领先 [6] - CINITY和STARX票房分别为2.21亿元和1.18亿元,增速达74.3%和76.7% [6] - 《哪吒2》在STARX票房占比78.2%,IMAX占比72.8%,中国巨幕70.8%,CINITY62.5% [3] 特效厅业务结构变化 - IMAX中国技术产品及服务收入3623.1万美元(占比62.7%),内容解决方案收入2080.1万美元(同比+123.7%) [2] - IMAX格式影片票房从1.075亿美元增至2.055亿美元,增长91.2% [2] - 《哪吒2》IMAX票房11.59亿元,占比7.5%,成为IMAX中国单片票房冠军 [2] 特效厅消费特征 - 特效厅场均人次24.9人,显著高于普通厅13.2人 [4] - 特效厅平均票价50.2元,较普通厅44.3元溢价5.9元 [4] - LED厅平均票价53元,长期高于其他特效厅类型 [6] 行业发展趋势 - 特效厅票房占比从2018年18.5%提升至2024年20.1%,2025年上半年达24.8% [4] - 观众对观影体验需求升级,IMAX GT巨幕等稀缺资源形成差异化吸引力 [5][6] - 国产LED特效厅凭借高亮度、色彩表现快速发展,部分影院改造增加供给 [6] 下半年市场展望 - 行业关注视效大片供给,如《阿凡达3》《疯狂动物城2》及抗战题材影片 [7][8] - 特效厅增长依赖商业类型片表现,《哪吒2》曾带来67%特效厅票房贡献 [3][7] - 拓普数据预测下半年大盘可能同比下滑超10%,但差异化内容仍存机会 [7]
霸榜!今年这一类专业最受关注!
中国经营报· 2025-07-26 14:59
工科专业热度分析 当前热门专业榜单 - 2025年百度搜索十大热搜专业均为工学专业,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软件工程、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 [2] - QQ浏览器&腾讯新闻榜单中工学专业占6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同时位列两份榜单第一,其他热门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临床医学等 [3]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成为双榜单冠军,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人工智能等专业热度紧随其后 [3] 十年专业热度变迁 - 2015年百度热搜榜以英语、电子商务、心理学等非理工专业为主,理工类专业未进入前十 [4] - 2020年工学专业已占据热搜榜半壁江山,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物联网工程等新兴工科崛起,同时电子商务、临床医学等非理工专业仍保持热度 [4] - 2025年工学专业全面霸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从2015年未上榜跃升至榜首,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传统热门工科退出绿牌榜单 [5][6] 绿牌专业变化趋势 - 2015年绿牌专业以建筑学、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为主,2020年转向信息安全、信息工程、数字媒体艺术等方向 [7] - 2025年绿牌专业新增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等新兴领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连续五年上榜 [7] - 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传统工科从绿牌榜单消失,反映行业需求的结构性变化 [6] 专业选择驱动因素 - 就业前景和个人兴趣成为考生选择专业的两大核心因素,绿牌专业均与就业满意度高的需求增长型行业挂钩 [5] - 专业热度变化与行业环境强相关,从"英语热"到"工科潮"体现了社会行业变迁对人才需求的直接影响 [7]
新能源中型SUV扎堆 比亚迪张卓:一个全能选手都没有
中国经营报· 2025-07-26 10:12
市场趋势 - 2024年上半年中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量达1090 2万辆 同比增长10 8% 其中SUV车型零售量535 8万辆 同比增长11 2% 增速高于去年同期的9 6% [2] - 2024年狭义SUV零售销量1131 1万辆 同比增长9 7% 增速明显高于轿车和MPV 2023年SUV销量首次以1038 2万辆超越轿车 同比增长10 3% [3] - 中型SUV市场成为自主品牌竞争焦点 比亚迪 长安 广汽本田等车企相继推出全新中型SUV [3] 产品动态 - 比亚迪发布中型SUV海狮06 覆盖插混与纯电两大动力系统 售价区间13 98万至16 38万元 [2] - 海狮06配备冷暖两用车载冰箱 全车多方位安全气囊 实用性前备箱等功能 提升长途出行和家庭场景体验 [4] - 新能源中型SUV市场在售车型超100款 海狮06在舒适 智能 安全 经济四大维度全面覆盖用户需求 [2] 技术渗透 - 截至2025年5月 SUV的增程式电动(EREV)渗透率维持在8%-14% 远高于轿车的1% EREV在SUV市场适配性更强 [5] - 新能源中型SUV陆续入市将加速SUV市场电动化 智能化渗透 [5] 品牌战略 - 海狮06肩负统一产品命名和厘清品牌归属的战略任务 对标比亚迪王朝网明星车型宋PLUS [6] - 宋PLUS自2020年上市累计销量突破130万辆 2023年销量41 85万辆 2024年上半年销量13 73万辆 [6] - 海狮06定位不仅是宋PLUS的"平替" 更是海洋网整合产品体系 推动品牌升级的关键举措 [6] 行业展望 - SUV市场正成为自主品牌新能源转型核心阵地 中型化趋势将是未来产品演进和竞争主战场 [6] - 消费者对空间感 多功能性与舒适性要求提升 SUV因兼具装载能力和轻度越野性能成为主流选择 [3]
塔斯汀“狂奔” 汉堡赛道加速洗牌
中国经营报· 2025-07-26 05:12
股权变动与上市筹备 - 塔斯汀发生重大股权变动,香港公司Tasting (HK) Holdings Limited接手全部股权,原股东集体退出 [3] - 公司注册资本从103万元增至1.19亿元,增幅达11323% [3] - 香港公司由注册在开曼群岛的TASITING HOLDINGS LIMITED全资持有,符合搭建红筹架构的"两步走"流程 [3][5] - 公司曾表示未来5年争取上市,目前已接近承诺时间节点 [3][4] 门店扩张与市场地位 - 截至6月11日,塔斯汀有9600家在营门店,接近"万店规模",超过麦当劳成为全国第三大连锁汉堡品牌 [3] - 2022-2024年开店数分别为2315、3769和2338家 [4] - 目前位于一线、新一线城市的门店比例近30% [7] - 今年以来扩张显著放缓,截至6月新开门店828家,同比近乎腰斩 [7] 融资与投资方 - 2021年11月获得不惑创投、源码资本首轮融资 [5] - 2023年传闻涉及约70亿元估值第二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源码资本,但公司随后否认 [5] 商业模式与战略 - 采取"县城包围城市"战略,路径类似沃尔玛、蜜雪冰城 [6] - 创始人魏友纯曾是华莱士加盟商,公司受华莱士影响,价格低廉、依赖加盟商、主攻下沉市场 [6] - 核心竞争力在于中式汉堡品类,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 [7] - 避开与麦当劳、肯德基等巨头的直接竞争 [7] 行业竞争与挑战 - 麦当劳、肯德基等巨头加入"性价比大军",推出9.9元单品 [9] - 肯德基2024年中国市场净新增门店1352家,总数达11648家 [10] - 麦当劳2023年在乡镇、城郊市场开店率达25%,2024年中国门店6820家,同比净增917家 [10] - 中式汉堡的差异化优势被模仿者削弱,如肯德基推出"饼汉堡" [10] 食品安全与管理 - 急速扩张后面临"食安与服务"争议 [11] - 需加强供应链管理和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建设 [11] - 食品安全问题反映出管理理念问题,需纳入员工KPI考核 [11]
业绩承压、传统业务增长乏力 洽洽食品押注多元化布局
中国经营报· 2025-07-26 05:10
业绩下滑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8000万—9750万元,同比下降71.05%—76.25%,扣非净利润4000万—5700万元,同比下降79.85%—85.86%,创上市以来最大中期净利润跌幅 [1] - 业绩下滑主要源于原料采购价格持续上涨导致毛利率承压,2024年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24.79%至2.23亿元,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跌67.88%至7724.78万元 [2] - 葵花子业务2024年营收43.82亿元,同比微增2.6%,占总收入61.45%,虽推出十余款创新口味但未能明显提升业绩 [2] 成本与提价策略 - 公司近两年多次提价,2018年八个品类提价6%—14.5%,2021年葵花子系列提价8%—18%,2022年葵花子系列整体提价约3.8%,但毛利率从2017年29.89%下滑至2023年26.85% [2] - 原料采购体制缺乏平抑价格波动机制,无法平衡原料品质与成本压力 [2] - 公司计划推行"公司+订单农业+种植户"直采模式并探索海外种植项目以缓解原料价格波动 [3] 市场竞争与渠道转型 - 面临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品牌竞争及零食新势力崛起,增长明显承压 [1] - 2024年直营收入同比增长38.29%至14.62亿元,占比首次突破20%,但直营渠道毛利率25.01%较传统经销渠道低4.74%,电商渠道毛利率仅19.39% [3] - 山姆等大客户渠道布局面临产品同质化争议,渠道策略存在不确定性 [3] 多元化布局 - 2024年坚果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20%,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5] - 推出"洽洽香瓜子冰淇淋"跨界布局冰淇淋市场,天猫旗舰店售价约7元/支,但淘宝旗舰店累计销量仅200余件,远低于伊利类似产品超2万件销量 [6] - 计划试销魔芋产品并在东南亚市场试销,同时将加大新品渠道拓展 [7] - 过往多元化尝试如豆类零食、薯片、调味品等市场反响平平,2024年其他产品营收占比仅10.84% [7] 战略与品牌 - 公司2020年提出"双百战略"但2023年实际营收68.06亿元,2024年增至71.31亿元,距离百亿目标仍有差距 [4] - 专家建议采取新品牌战略聚焦1—2个核心品类实现精准突破,避免多线作战 [1] - "五多战略"(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多消费人群)成为行业突破发展瓶颈的普遍选择 [5] - 品牌形象趋于传统化、稳健化,专家建议抓住健康化趋势重塑品牌形象 [5]
算力数据+融资租赁首次“碰撞” 无锡竞速数据要素一体化
中国经营报· 2025-07-26 03:13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 无锡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成果显著,交易平台累计入驻数据服务商487家,上架数据产品465个,开放数据集4035类,开放数据总量4.95亿条 [1] - 无锡数据集团通过发布制度规范、提供数据质量评估服务、联合第三方进行合规评估,利用区块链技术推进数据资产应用创新,帮助企业提升数据资产运营和变现能力 [1] - 无锡公共数据开放水平连续五年全省第一,已开放数据集4035类,开放数据总量4.95亿条 [5] 数据资产融资租赁 - 无锡新基建与联投租赁合作落地无锡首单数据资产融资租赁业务1000万元,以算力资产作为质押物,经第三方评估机构认定后获得融资 [2] - 数据资产兼具有形与无形资产特征,实现"可确权、可定价、可交易"是关键,企业需在数据交易所登记并获得数据资产凭证,再通过专业评估机构量化价值 [3] - 联投租赁积极探索通过资产证券化产品盘活数据资产,预计带动融资规模超1.5亿元,未来数据资产单独交易将成为趋势 [3] 数据交易平台发展 - 锡数交平台提出"不合规不挂牌,无场景不交易"原则,累计入驻数商492家,上架数据产品524个 [5][6] - 锡数交与上海、深圳、贵阳等数据交易所深度合作,推进数商互联互通互认,协同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数商生态 [6] - 无锡目标到2026年数据交易规模突破20亿元,培育数据商等600家以上,登记上架数据产品突破1000个,数据产业规模达500亿元 [6] 数据要素应用创新 - 无锡数据集团创新打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一体化数据要素流通平台,落实8个分中心建设任务,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夯实基础 [7] - 无锡在全国首发汽车零配件行业数据空间,助力汽车零部件高质量数据集供给应用,并完成全省首例企业数据资产作价出资入股登记 [7] - 无锡通过创新机制、技术赋能与制度保障深度融合,推动数据要素"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 [7]
一产业链一方案 农行赋能农业科技创新
中国经营报· 2025-07-26 03:11
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3] -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将现代新技术、新模式运用到农业中,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新型生产力[3] - 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强调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强化农业科技领域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政策力度[3] 鳗鱼养殖行业现状 - 福建省福清市是中国鳗鱼之乡,鳗鱼年养殖量高达1.5万吨[4] - 鳗鱼养殖对水质、温度要求严格,目前仍无法攻克人工繁殖难题,养殖依赖鱼苗捕捞[4][5] - 鳗鱼苗在海里生长两年被捕捞,再养两到三年达到规格,日本鳗养殖周期约两年半,美洲鳗约三年[6] 天马科技业务与技术 - 天马科技是国家级大型现代渔牧集团化企业,业务涵盖健康食品、安全饲料、智慧养殖、优质种源及国际贸易等全产业链[5] - 公司研发的玻璃鳗配合饲料打破日本、韩国技术垄断,价格从20多万元/吨降至5万元/吨[5] - 采用工厂养殖模式,通过智慧渔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全过程监控与数据分析,拥有76个鳗鱼生态养殖基地,2024年鳗鱼出池量1.58万吨,规模全球第一[6] 金融支持与产业链发展 - 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与天马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供信用额度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与产业链建设[8] - 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支持天马科技联农带农,为1840户水产养殖户授信约5亿元[8] - 截至2025年6月末,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县域贷款余额4529亿元,占全行贷款81%,涉农贷款余额2694.5亿元,占比39%,农户贷款余额944亿元,服务农户超35万户[10] - 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科技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分别新增73.2亿元和195.7亿元,均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