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不惧高温高危,京研机器人在新疆油田“上岗”!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走进新疆油田的机器人并不是一家企业单打独斗的成果。"底盘是创新中心研制, 机械臂是遨博智能的,算法来自北京化工大学。"蒙洋介绍,依托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多家北 京科技企业、院所联合进行了机器人共性技术的攻关。 "野外作业高温、高危场景密集,设备往往需要24小时监测,人工巡检效率有限且危险,油田作业的这 些特点使其对机器人的需求十分强烈。"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总经理蒙洋说。 蒙洋介绍,过去相对"传统"的机器人智能化程度有限,需要提前写好复杂的程序,甚至配备一位工程 师"跟班",机器人才能完成既定的工作,这种应用场景不但无法为企业减负增效,甚至还需要投入额外 的人力成本。而接入大模型技术后,机器人开始具备真正的智能,从过去"死读书"变得能够"学以致 用",具备推理、判断和决策等能力。 "比方说你从书里学到了油田的各种知识,但如果没有实践经验,现场见到冒烟等隐患时,可能很难在 第一时间做出准确判断和处理。"蒙洋解释说,如今基于大模型技术,技术研发人员、油田作业专家能 够共同将油田中可能遇到的隐患信息形成"模拟题",让机器人通过大量模拟数据的学习、训练,"举一 反三"获得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