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脑机接口”产品 赚足亚马逊好评
广州日报·2025-04-30 03:01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 - 脑机接口技术逐渐成熟,国内外产业应用层出不穷,华南脑控的"脑机AI"项目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 - 脑机接口通过采集脑电信号并翻译成数字信号,实现大脑对外部设备的控制,为科学和产业提供想象空间[2] - 李远清团队在脑电信号采集与处理领域深耕23年,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并开启产业化道路[2] 脑机接口核心技术 - 信号采集:头环内置电极和脑电放大器,可采集微弱的脑电信号(几十微伏)[3] - 消除噪声:采用独立成分分析、频谱分析等技术去除肌电、眼电等干扰信号[3] - 信号翻译:开发专用算法群,利用AI将脑电信号转化为机器可识别的数字信号[4] - 设备控制:实现对外周神经和外部设备的操控,如中风患者操控外骨骼[5] - 信息反馈:形成闭环系统,多模态技术综合脑电、眼电等信号提升控制准确性[7] 技术路线与应用场景 - 非侵入式技术:穿戴式头环价格便宜、无创伤,市场需求大但信号质量较差[7] - 侵入式技术:电极植入大脑皮层,信号更精准但需手术,适用于疑难脑疾病[7] - 正念冥想系统在亚马逊美国好评度第一,可缓解抑郁、焦虑及防晕车[7][8] - 脑机AI鼠标帮助瘫痪人士操控电脑,智慧病房在多家医院开展临床试验[8][9][10] 未来应用方向 - 医疗康复:帮助中风、脊髓损伤患者恢复运动及语言功能,失语患者每分钟可"读出"47-90个单词[11] - 智能家居:与可穿戴设备集成,实现家电的意念控制[11] - 工业与交通:监测工人疲劳、司机警觉性[12] - 教育游戏:实时监测学习状态,增强游戏沉浸感[12] 产业化与投资动态 - 广州成为脑机接口产业焦点,投资机构关注非侵入式技术发展[13] - 国内临床试验数量增加,专利申请持续增长但授权增长缓慢[13] - 需完善上游芯片设计、算法研发及下游临床应用,探索订阅型盈利模式[14] 科研进展与方向 - 琶洲实验室聚焦脑机接口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系统平台研究[15][16] - 重点提升脑信号解码准确率与效率,确保技术安全性[15][16] - 在稀疏表示算法、多模态交互、意识障碍应用方面具有独创性[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