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实验概况 - 新教育实验是一项持续20多年的素质教育实践探索,已覆盖全国1万多所学校,参与师生超1000万人,其中半数以上来自农村及偏远地区[3] - 实验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通过系统化教育实践推动基础教育生态变革[5][9] - 实验发起人朱永新于2022年获"一丹奖"教育发展奖,并将3000万港元奖金全部捐赠用于教师发展项目[14] 核心教育理念 - 提出"十大行动"框架,包括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构筑理想课堂等系统性改革措施[19][24] - 强调阅读作为核心突破口,通过"晨诵午读暮省"机制提升学生阅读量,湖北随县案例显示农村学生阅读量5年内超城市学生1倍[11] - 倡导融合教育模式,如亭林小学39年坚持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2020年首创农村普校孤独症班[5][6] 教师发展体系 - 设立"新教师基金"五大项目,包括乡村振兴教师提升、明师班、国际研讨班等,覆盖教师全职业周期发展[14][29][33] - 提出教师专业成长"三专"路径: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首期明师班学员5个月完成16万字写作成果[15] - 与科大讯飞、华为云合作引入AI技术,探索未来教师教育新范式[15] 实践成果案例 - 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实施后学生近视率降至18.4%,心理健康抑郁检出率降至5.1%,体质健康达标率保持98%以上[11] - 成都武侯实验小学师生共创戏曲绘本《浣花笺》并正式出版,实现传统文化创新传承[12] - 亭林小学建立"主辅式"融合教室,孤独症学生上午接受专业教学,下午参与普通班综合课程实现双向融合[8] 文化特色建设 - 强调学校作为文化集散地的功能,亭林小学以顾炎武文化为核心构建家国情怀课程体系[8] - "缔造完美教室"行动通过生命叙事理论构建个性化教室文化,书写师生共同成长故事[27] - 研发卓越课程要求教师对国家课程二次开发,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生命体验[28]
寻找属于“我”的精神原乡(新教育实验的育人之路①)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4-30 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