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相、ADHD、BPD…为什么这代人在精神问题“症状池”里打捞自我?
36氪·2025-04-30 12:01

现在,身边"有病"的人似乎越来越多,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焦虑、抑郁的问题,宛平南路的上海精神病院一号 难求。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在全球范围内每7名10-19岁的青少年中就有1人患有心理健康问题,包括 抑郁、焦虑、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2022年我国首次开展全国规模的精神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覆 盖五个省份的73992名6-16岁的青少年,儿童青少年整体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 "双相""ADHD""BPD""CPTSD"等术语在社交媒体的讨论中变得逐渐流行。前不久,赵露思因"抑郁风波"成为焦 点,主持人齐思钧也公开了自己曾服用双相情感障碍药物的经历,越来越多公众人物开始承认自己的精神健康问 题。 当双相、抑郁、ADHD 成为这一代的共同语言,我们对这些问题真的了解吗?为什么年轻人在精神问题"症状 池"里打捞痛苦的解释?把疾病完全归因于社会结构,会有什么问题?借由新书《我脑袋里的小狐狸》的上市契 机,本期问题青年,我们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精神科医生聊了聊。 我们都知道,有一种痛苦来自于痛苦被无视和否认,林奕含说,希望我们都成为"对她人的痛苦有更多想象力的 人"。 本期问题青年 陈陈|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