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趋势 - 车企竞争焦点从价格战转向智能化,比亚迪宣布全系车型标配智驾功能,行业进入"智驾平权"时代 [1] - 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达55.7%,预计2025年突破65%,智能辅助驾驶从"尝鲜期"迈向"普及期" [2] - 智驾功能从中高端车型选配项变为入门车型标配,车型售价与智驾能力关系发生变化 [2][8] 自主品牌策略 - 比亚迪海豹06 EV定价12-15万元,搭载"天神之眼C"驾驶辅助系统,零跑B10让激光雷达成为13万级车型标配 [4] - 奇瑞推出6万元起售的奇瑞QQ纯电,配备激光雷达和高速领航功能,五菱星光预售10.98-12.98万元,搭载全速域自适应巡航 [4] - 理想L6焕新版起售价进入25万元区间,全系标配激光雷达,支持城市与高速辅助驾驶 [6] 合资品牌应对 - 合资品牌通过与国内智驾公司合作追赶,东风日产N7联合Momenta开发纯视觉智驾方案,丰田承认中国智能化领先并寻求学习 [10] - 奥迪A5L搭载华为乾崑智驾,宝马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大语言模型交互系统,奔驰CLA采用Momenta提供的全场景智驾方案 [12] - 凯迪拉克VISTIQ搭载英伟达Orin芯片,大众与地平线合作研发ADAS系统适配中国路况 [14] 技术安全导向 - 监管部门收紧智驾宣传口径,"安全"成为厂商营销关键词,华为ADS 4强调恶劣天气下的障碍物识别能力 [15] - 问界发布智能安全体系,小鹏汽车开启AI智驾安全训练营,轻舟智航强调"安全智驾"理念 [15][17] - Momenta区分量产辅助驾驶与Robotaxi自动驾驶,行业在强监管下仍需发力智能化配置平权 [19] 行业总结 - "安全冗余"和"场景优化"成为车展高频词汇,智驾普及需平衡成本与安全性,消费者需求从"尝鲜"转向"刚需" [20] - 智驾下沉让以往选配功能变为免费标配,但使用中需以安全为先,技术可靠性与稳定性是竞争核心 [20]
卷智驾,成为了车企的“生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