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4+4”到底冤不冤?
虎嗅·2025-04-30 19:14
协和"4+4"培养模式 - "4+4"模式指非医学专业人士在完成至少4年本科学业后通过选拔进入医学院校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培养路径,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引入该模式旨在解决医学生培养痛点[2][5] - 该模式相比传统"5+3"或"八年制"培养周期更短,毕业生规培时间可酌情减少,引发"速成医生"争议[6] - 美国采用"4+4"作为主流医培路径,要求本科阶段修足生物化学等学分并通过专业考试,从本科到独立执业需15年且投入达数十万美元[11] 医疗人才培养现状 - 中国医生群体中66.5%-87.8%存在职业倦怠症状,远超全球水平,规培医生待遇低下且晋升体系偏重论文导向[12][13] - 国内医学生读研比例仅40%,优秀人才学医意愿下降,部分医院通过缩短规培吸引人才但可能影响临床水平[13] - 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推动主诊负责制改革,主张给予年轻医生更多实践机会以提升诊疗质量[7] 行业改革方向 - 医疗界尝试将住培与专硕、专培与专博培养模式一体化,并推动规培待遇与劳动强度挂钩[7] - 医护薪酬制度改革已启动,需在医生收入与医疗可支付性间寻找平衡点[13] - "4+4"模式录取设置学科学分和专家推荐等高门槛,首批录取者包含跨专业优秀人才[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