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度|透视“风光储”财报:风电、储能“回春”,光伏还在“挣扎”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4-30 19:45

文章核心观点 - 风电、光伏、储能等新能源行业近年受产业周期性波动影响,各赛道业绩冷热不同,2024 年风电、储能公司整体盈利,光伏公司陷入困境,2025 年一季度风电、储能公司业绩回春,光伏公司分化加剧,行业需求前景被看好,但产业链价格波动、海外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公司业绩走势 [1] 风电行业 整体业绩回暖 - 2024 年第四季度到 2025 年第一季度国内风电行业整体表现回暖,部分厂商业绩超预期,23 家 A 股风电公司 2024 年合计营收 2251.53 亿元、净利润 132.3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4.39%、下滑 12.70%,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不少企业单季度盈利回升,得益于下游风机价格企稳投标均价回升,2025 年第一季度 23 家公司合计营收 475.75 亿元、归母净利润 42.21 亿元,较 2024 年一季度增长,部分头部整机厂商净利润增速强劲 [2] 部分企业业绩情况 - 金风科技今年一季度营收 94.71 亿元,同比增长 35.72%,净利润 5.68 亿元,同比增长 70.84%,得益于风机出货高增、费用率降低、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收益高增,国内风机价格向好及海外出货占比提升驱动盈利能力提升,截至 2025 年 3 月底在手订单 51.09GW,同比增长 51.81%,海外销售毛利率 14%远高于国内 [3] - 电气风电 2024 年营收 104.38 亿元,同比增长 3.20%,净利润 -7.85 亿元,同比减亏 38.27%,一季度亏损继续收窄至 -1.87 亿元,一季度交付量同比增加但交付量和营收规模小致续亏,将优化订单结构提高海上和海外订单体量提升盈利能力 [3][4] - 三一重能今年一季度营收增长、利润下滑,亏损约 1.91 亿元,2024 年同期盈利 2.66 亿元,风机毛利率偏低因部分出货为 2024 年库存产品未享供应链降本,部分交付 10MW 风机订单为低价订单 [5] 行业前景 - 业内称今年一季度风电行业“旺季提前”,多数企业出货好于去年同期,海外项目交付量大幅提升,下游需求拉动产业链排产提升,叶片等环节价格上涨,整机中标价格企稳回升,风电产业链有望盈利修复,2025 年风电装机有望高速增长 [5] 光伏行业 整体困境延续 - 2024 年国内光伏行业困境凸显,下游装机需求创新高但主要制造环节大面积亏损,110 家 A 股光伏公司 2024 年合计营收约 1.38 万亿元,同比减少 17.96%,净利润约 -3.63 亿元,同比减少 100.25%,2025 年第一季度合计营收 2791.36 亿元,净利润累计约 47.44 亿元,较 2024 年一季度大幅缩水 [6] 企业业绩分化 - 2024 年 46 家 A 股光伏公司净利润为负,TCL 中环、隆基绿能、通威股份亏损居前三,阳光电源、三峡能源、北方华创净利润领跑,包含储能业务的光伏公司如阳光电源、阿特斯业绩增长韧性好,光伏逆变器公司德业股份等均实现盈利,光伏设备、辅材企业如捷佳伟创等是“利润赢家” [7][8] - 2025 年第一季度光伏组件企业几乎“全军覆没”,晶科能源等头部组件企业合计亏损 83.77 亿元,晶科能源由盈转亏,隆基绿能亏损较 2024 年同期减亏 [8] 市场情况 - 今年一季度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增长,1 至 3 月新增装机达 59.71GW,同比上升 30.5%,3 月单月新增装机达 20.24GW 同比大增,但光伏主材价格依然低迷,部分龙头企业希望今年实现盈亏平衡,隆基绿能目标到三季度回到盈亏平衡线,产能出清快慢是企业重回增长通道最大影响因素 [9][10] 储能行业 业绩好转 - 2024 年储能企业整体业绩受竞争影响,2025 年第一季度多家公司盈利能力好转,21 家 A 股覆盖储能业务上市企业 2024 年总营收 6821 亿元,比 2023 年减少 3.59%,净利润 745.41 亿元,同比减少 21.4%,2025 年第一季度合计营收 1580.73 亿元,同比增长 12.39%,净利润 210.33 亿元,同比增长 34%,利润向头部企业集中 [12] 企业表现差异 - 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阳光电源、亿纬锂能一季度净利润明显增长瓜分大部分订单和利润,亿纬锂能储能电池板块营收占比快速提升成重要增长引擎,二线电池厂鹏辉能源、南都电源一季度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亏损 [12][13] 行业变革与市场情况 - 储能行业过去结构性蓝海退潮,中国是全球最大储能装机和制造基地,国内新能源配储政策和海外市场驱动企业出货增长,截至 2024 年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 137.9GW,占全球 37.1%,同比增长 59.9%,企业将国内视为出货量增长市场、海外视为利润池 [14] - 新能源电站并网与配储松绑及美国政策不确定使企业打法变化,136 号文件引发 5 月 31 日前新能源电站抢装潮,储能设备需求放量,依赖政策驱动的强制配储需求骤降加速行业洗牌利于产品价格企稳,但地方细则未出台使市场空间难预计,海外市场一季度业绩高增长可持续性受考验,部分企业因美国“抢装”业绩激增,中国企业仍将海外视为寻找增量必要市场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