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42家A股上市银行一季度业绩“见真章”:拨备释放“以丰补歉”作用明显,不良率维持稳定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4-30 20:50

行业整体表现 - 42家A股上市银行中26家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30家净利润保持增长,10家银行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显示经营承压态势[1] - 银行净息差下行趋势未扭转但企稳,变动幅度显著收窄,一季度平均值约1 6%,低于行业1 8%警戒线[1][6] - 不良贷款比率整体稳定,绝大部分银行不良率低于1 5%,地域差异显著,江浙地区城商行表现最优(如宁波银行0 76%)[1][4] 营收分析 - 四家国有大行营收超千亿元:工商银行(2127 74亿元)、建设银行(1900 70亿元)、农业银行(1866 74亿元)、中国银行(1649 29亿元)[1] - 五家银行营收位于500-1000亿元区间:邮储银行(893 63亿元)、招商银行(837 51亿元)等[2] - 常熟银行营收增速达10 04%,为唯一两位数增长银行,非息收入同比增长62%拉动显著[2][3] - 16家银行营收负增长,其中厦门银行(-18 42%)、华夏银行(-17 73%)降幅最大,主因债券收益减少及净息差收窄[3] 净利润分析 - 30家银行净利润正增长,占比超七成,杭州银行(17 3%)、齐鲁银行(16 47%)增速领先[4] - 12家银行净利润下滑,华夏银行(-14 04%)、厦门银行(-14 21%)降幅显著[4] - 部分银行通过释放拨备"以丰补歉",导致拨备覆盖率大幅下降,如厦门银行环比降78 38个百分点[5] 资产质量与拨备 - 不良率较高银行集中于中西部城商行,如郑州银行(1 79%)、青农商行(1 77%)[4] - 拨备覆盖率下降反映盈利压力,邮储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分别环比降20 02、23 29、36 30个百分点[5] - 行业拨备覆盖率仍处高位,未来或存在下调及差异化监管空间[5] 业务动态与挑战 - 净息差低位导致银行业"内卷",大行低息贷款挤压小行,企业融资难度加大[6] - 投资业务中长债交易亏损,ABS(信贷资产证券化)成为关注点,可优化资本充足率[7] - 零售业务风险抬升,对公业务风险缓解,部分银行考虑增配可转债品种[7] - 行业面临盈利模式转型"阵痛期",ROE下行压力显著[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