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TER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全部组件制成
科技日报·2025-05-01 09:26

技术突破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完成全球规模最大、功率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所有组件制造 [1] - 最后一个组件为中央螺线管第六个模块 在美国制造并测试完成 磁力足以吊起航空母舰 [1] - 该系统重约3000吨 包含中央螺线管和六个环形极向场(PF)磁体 构成ITER托卡马克装置的电磁"心脏" [1] 工作原理 - 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通过五步骤实现聚变:燃料注入→电离形成等离子体→磁场约束→加热至1.5亿摄氏度→核聚变释放热能 [1] - 系统运行时仅需50兆瓦输入功率即可产生500兆瓦聚变功率 实现10倍能量增益 [2] 国际合作 - 中国贡献包括10米长的极向场磁体 铌钛超导体材料 以及18个超导校正线圈磁体 [2] - 项目由30多国共同参与 俄罗斯、欧洲等国家分别制造交付PF磁体组件 [1][2] - ITER总干事强调该项目通过国际合作框架突破政治壁垒 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挑战 [2] 项目意义 - ITER旨在验证聚变能作为无碳能源的可行性 模拟太阳和恒星的产能方式 [2] - 系统可形成自持的"燃烧等离子体"状态 标志着聚变能源商业化应用的关键进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