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下手机并非不自律,而是你的大脑被劫持了|书摘
第一财经·2025-05-01 14:20
智能手机与社交媒体对大脑的影响 - 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正在改变大脑结构和功能,影响注意力、情绪和记忆,并改变交流方式 [1] - 数字时代的生活方式使神经奖励中枢受到过度刺激,给大脑中与注意力、情绪和记忆有关的关键部位带来巨大压力 [1] - 长期使用会导致人们忽略现实关系,转而关注更微弱短促的关联 [1] 青少年媒体消费现状 - 美国13-19岁青少年平均每天有7小时以上出于非课业目的使用媒体,8-12岁孩子接近5小时 [2] - 11岁前拥有智能手机的美国人超过50%,95%的美国青少年能使用智能手机 [2] - 青少年是短信和即时通信的最大用户,平均每天发送上百条信息,是55岁以上成年人的十多倍 [3] 青少年数字交流特点 - 青少年的交流高度碎片化,通过短信、聊天应用和视频分享平台等多渠道同时进行 [4] - 青少年同时使用多个应用和大量社交媒体,许多平台是父母不熟悉的 [4] - 他们上网时约一半时间在进行多任务处理,如看视频、听音乐或做作业时同时交流 [4] 媒体使用对青少年依恋关系的影响 - 媒体消费水平越高,父母与青春期子女之间的依恋程度越低 [6] - 花在数字媒体上的时间更多与跟父母和同龄人之间的依恋程度较低相关联 [6] - 读书和写作业时间越多,与父母之间的依恋程度越高 [6] 数字媒体行为的负面影响 - 强迫性短信行为会对家务和家庭作业形成干扰,禁止发短信会导致极度焦虑 [7] - 强迫性短信与学习成绩下降密切相关,能控制少发短信的人能保持成绩稳定 [7] - 青少年前额皮质发育不完全,科技公司可能利用其冲动和不自信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