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被安排清扫男厕的女保洁们
虎嗅·2025-05-02 10:56

行业现状 - 经济环境变化导致基层劳动群体面临挤压,女性保洁员成为被"灵活调度"的对象,频繁被安排清理男厕所[2] - 清洁外包公司为节省成本,普遍采用一人负责男女双区保洁的模式,男性保洁员因稀缺且工资偏高逐渐被女性取代[20][24] - 厦门机场等场所虽坚持"男女有别"原则,但因男保洁员招聘困难(某公司1个月新招10人仅留存1人),被迫从外地补充人手[34][33] 劳动力市场特征 - 女性保洁员薪资显著低于男性,KTV女保洁月薪2400元(较前职高600元),但需承担夜班及男厕清洁等额外工作[7][8] - 物业公司偏好女保洁的原因包括:成本低(杭州物业经理称"女保洁耐操、便宜、听话")、细节处理更细致(男保洁易因粗心遭投诉)[28][35] - 男性普遍排斥保洁工作,社会偏见认为"男人扫厕所丢人现眼",导致行业男性留存率极低[32][31] 工作场景痛点 - 女保洁清理男厕面临双重压力:生理不适(KTV男厕混杂烟味、呕吐物等刺激性气味)和心理尴尬(需反复确认如厕者是否离开)[5][13][17] - 工作强度隐性增加:写字楼保洁张丽琴未获加薪却新增3层楼27个坑位的清洁任务,长期劳作导致手臂酸痛[15][36][38] - 跨性别者如厕时与女保洁员产生身份认知冲突,广州购物中心案例显示保洁员误拦跨性别男性进入男厕[22] 企业应对措施 - 上海浦发环境服务管理200个厕所,因人手不足无法实现性别分区保洁,计划通过张贴提示减少冲突[30] - 部分物业对女保洁额外工作采取默许态度,如河北保洁员王碧兰被默许回收废品补贴收入(月均200元)[47] - 领班层级存在性别刻板管理,拒绝女保洁家属(丈夫)协助清洁的请求,认定男性"擦不干净"[35] 从业人员生存状态 - 中年女性占比高,KTV保洁员44岁、写字楼保洁54岁,多因学历限制(不识字)或产业升级失业(河北五金厂关闭)被迫选择该职业[7][26] - 工作耐受度存在两极分化:棋牌室保洁环境显著优于KTV(无呕吐物/酒味),促使吴桂英主动换岗[40][41] - 家庭经济压力驱动从业选择,福建保洁员需用2000元月薪支付四口之家房租及子女学费[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