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趋势 - 高端烘焙品牌加速扩张,2024年以来均价60元以上的品牌密集进驻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高流量商场,如北京合生汇已聚集20多家烘焙品牌[5][8] - 行业呈现"神仙打架"竞争态势,UH祐禾、B&C、趁热集合等品牌从区域市场向全国拓展,石头先生的烤炉门店超50家,趁热集合进入12个城市达30家门店[8][45] - 产品策略转向"大碗便宜",如UH祐禾28元的核桃马里奥(半个手臂大小)成为爆款,颠覆早期"精致量小"模式[16][14] 品牌运营特征 - 选址聚焦顶流商圈黄金铺位,北京合生汇、长楹天街等成为必争之地,B&C超80%门店布局一线/新一线城市大型商场[20][42] - 营销手段升级:开放式透明厨房设计(UH祐禾)、联名限量包装袋(B&C绿色袋被炒至百元)、社交媒体前置造势(趁热集合小红书预热)[30][33][35] - 直营模式为主保障品质,B&C单店面积150-300平方米,年租金超百万,需配备4-6名面包师和6名以上店员[42][43] 消费者行为 - 排队现象显著,幂幂等消费者因从众心理购买均价35元面包,UH祐禾杭州开业优惠引发队伍排至地铁口[6][36] - Z世代为情绪价值买单,B&C联名Maxmara等奢侈品牌,AMAM LON门店英伦风设计成打卡点[32][33] - 争议并存,网友吐槽32元泡芙等产品性价比低,部分消费者认为甜度过高(如B&C抹茶咕咕霍夫被评"甜到踢正步")[10][20] 市场动态 - 新旧品牌更替加速,2024年行业关停率25%,平均存续周期仅32个月,Dikka Bakery等网红品牌5个月即倒闭[47][40] - 老牌面临挑战,原麦山丘等初代网红门店客流被新兴品牌分流,长楹天街实地探访显示崎本小店排队而相邻老牌冷清[24][26] - 成本压力显著,B&C单店月营业额需达200-300万元才能覆盖高运营成本,银座仁志川等因高价策略难持续面临闭店风险[44][40]
贵价面包杀回北上广,它还是门好生意吗?
虎嗅·2025-05-02 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