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日本面对美国贸易战的两大对策:提振内需和投资海外
搜狐财经·2025-05-03 13:07

文章核心观点 日本经济经历三次重大转型,其转型路径对面临相似挑战的中国有借鉴意义,中国可借鉴日本经验把握平衡点,利用自身优势走出新发展范式 [1]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内需驱动的实验与局限 - 1960年池田勇人内阁推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通过立法强制企业提高劳动者报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农村机械化释放劳动力,实现GDP年均9.8%的超高速增长 [3] - 东京奥运会和大阪世博会的基建投资使城市化率从58%跃升至76%,催生出全球最大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 [3] - 政府主导的增长模式暗藏结构性矛盾,到1985年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从1975年的64%下滑至54%,贫富差距扩大为内需萎缩埋下伏笔 [3] - 收入分配改革必须与市场化改革同步,否则短期繁荣可能透支长期增长潜力 [4] 广场协议后的战略突围:构建“影子日本” - 日元兑美元汇率从240:1飙升至120:1,日本出口企业利润率被拦腰斩断,大藏省启动“黑字环流计划”推动产业资本大规模出海 [6] - 至2022年,日本海外净资产达411万亿日元(约2.8万亿美元),相当于本土GDP的75%,形成“在海外再造一个日本”的格局 [6] - “离岸生产+本土控制”模式具有产业链分层控制、金融暗河回流机制、地缘风险对冲等特征 [6][8] 日本建立海外日本的得与失 - 海外资产每年创造约20万亿日元的投资收益,相当于日本财政收入的40%,但本土经济陷入“产业空心化 - 通缩螺旋” [8] - 单极外扩战略存在技术迭代断层、人口危机加剧、债务货币化风险等隐患 [9] 借鉴:构建内外双循环的平衡之道 - 中国当前面临与日本相似的历史窗口,借鉴日本经验需把握产业升级与海外布局的时空衔接、资本输出与收益回流的机制设计、社会保障与银发经济的模式创新三个平衡点 [11][12] - 中国拥有数字技术优势、超大市场规模、新型举国体制,为破解“内需 - 外需”二元困境提供新工具 [11] - 推进“一带一路”产能合作,通过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打破美元回流依赖,依托工业互联网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或走出新发展范式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