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促进法通过及意义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标志着法治对民营经济的引领进入全新阶段 [3] - 民营经济贡献50%以上税收、60%以上GDP、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企业数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动力 [3] - 法律共9章78条,包含32项创新性制度设计,系统性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难题 [5] 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 民营企业面临市场准入隐性壁垒,难以与国有企业享受完全平等待遇 [4] -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期困扰,制约企业扩大再生产和创新发展 [4] - 科研资源获取、创新成果转化存在阻碍,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时有受侵害 [4] 法律核心制度设计 公平竞争保障 - 实行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单外领域各类经济组织可平等进入 [5] - 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定期清理市场准入壁垒,禁止公共资源交易中排斥民营经济组织 [5] 投融资环境优化 - 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工程,发布鼓励投资重大项目信息 [5] - 完善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宽融资渠道 [5] 科技创新支持 - 民营经济组织可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有能力的可牵头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 [6] - 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6] 权益保护机制 - 规范涉及限制人身自由和财产强制措施,禁止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 [6] - 设置账款拖欠协商调解处置程序,强化预算管理保障账款支付 [6] 法律实施的多层面意义 - 法治层面: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为民营经济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7] - 经济治理:推动从"效率优先"向"公平与创新并重"转型,优化资源配置 [7] - 民营经济:增强发展信心,解决痛点难点问题,营造稳定可预期发展环境 [7] 法律落地实施的后续措施 - 相关部门需制定配套实施细则,明确原则性规定的具体操作标准和程序 [8] -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执法监督机制和协调机制,提高执法效能 [8] -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培育法治文化,营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社会氛围 [9]
法治引领,民营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2025-05-03 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