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当AI代替人类的读写,究竟是代替了什么?
虎嗅·2025-05-03 13:47

人工智能在创意写作领域的应用 - 中国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探索"(DeepSeek)在春节期间因创意写作能力爆火,用户通过其生成现代诗、古典诗词及小说等内容,导致服务器拥堵 [1] - DeepSeek能够根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提示创作完整小说,并附带创作思路,展示出超越人类创意写作的潜力 [1] - 人工智能在十几秒内完成高质量文学创作的能力引发对传统创意写作教育必要性的质疑 [1] 技术替代的社会接受度差异 - 智能家电(洗衣机、洗碗机等)和智能驾驶等技术替代获得普遍欢迎,因其直接解放人力劳动 [2] - 涉及教育领域的数智工具(电子阅读、键盘输入、在线教学等)引发强烈争议,因可能影响孩子心智成长 [2] - 社会对教育领域技术替代持谨慎态度,因人类心智文明被视为区别于动物的核心特征 [2] 文教传统与人工智能的碰撞 - 传统文教以"读书写字"为核心,通过书面语言实现心智文明的传承,这一模式延续数千年 [3] - 人工智能对写作的替代促使重新思考"读书写字"的本质目的,类比洗衣机改变洗衣方式但保持结果 [3][7] - 语言交际五要素(发出者、信息、媒介、接收者、效果)在数智时代仍为语文教育的核心 [13] 人工智能创作的身份归属问题 - 通过DeepSeek生成的《过特朗普关税论》虽经多次修改,但创作者不愿承认其所有权,认为内容空泛缺乏针对性 [10] - 创作行为的本质在于交际目的的实现,而非媒介形式的变化,这构成判断作品归属的关键标准 [8][9] - 历史案例显示(如《牧誓》《讨武曌檄》),作品价值取决于交际效果而非具体创作手段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