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顾客用餐,逾越了权利边界
经济观察报·2025-05-03 20:32
餐饮行业直播现象分析 - 直播模式在餐饮行业逐渐普及,商家通过直播增强与消费者互动并提升商业效益,部分商家通过直播成为网红店后获得难以估量的商业价值 [1] - 消费者对未经同意的直播普遍感到不适,认为就餐过程被公开品评侵犯了个人隐私和心理舒适度,导致部分顾客拒绝再次光顾涉事门店 [1] 法律合规性问题 - 餐饮直播可能违反《民法典》关于肖像权和隐私权的规定,未经许可拍摄顾客属于侵权行为,需承担法律责任 [2] - 合法直播需满足两种条件:避免顾客入镜或事先获得顾客明确同意,否则可能面临法律追责 [2] - 已有司法判例显示,火锅店因直播顾客用餐被判赔偿500元,表明侵权行为需付出实际代价 [3] 行业监管与规范 - 《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和《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明确禁止直播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要求主播在公共场所保持权利边界 [4] - 多地法院通过判例强化对网络直播的规范,体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司法导向 [4] - 商家在追求流量时需遵守法律底线,公共场所直播若突破权利边界将面临监管处罚和公众抵制 [4] 行业趋势与案例 - 直播乱象不仅存在于餐饮业,机场、医院、地铁等公共场所也频繁出现类似纠纷,部分冲突已升级为法律诉讼 [3] - 权利滥用现象凸显,直播者需在宪法规定的权利行使范围内活动,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