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保护:一场不断传棒的“接力跑”
中国青年报·2025-05-04 09:21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组织学子参与长江大保护行动,在科考实践、绿色发展、文化保护等方面取得成果,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推进,助力长江生态、经济、文化全面保护 [2][15] 青年学子长江科考实践 - 苗世鹏参与长江源科考坚定科研报国初心,硕士毕业后继续读博为绿色中国贡献力量 [2] - 曹晓函团队围绕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开展考察实践,见证府澴河出口河段“绿色奇迹” [4]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江研境学”社会实践团调研十年禁渔落实情况,报告获相关部门肯定采纳 [5] - 陈刚教授带领学生开展巴东地质灾害观测评估与水环境监测工作,队员体会到数据来之不易 [5] 青春助力长江绿色发展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建设“美丽长江”宣讲实训基地,组织宣讲团开展普法教育、科普宣讲活动 [8] - “益心鲟豚”团队为千余名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开展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科普宣讲 [8]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形成多份咨政报告 [9] - 实践队为巴东中小学生科普长江沿线地质灾害,创新科普实践扩大“长江大保护”影响力 [9]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依托相关计划建设实习基地、立项科研、开展活动,吸引两万余学生参与 [10] 守护长江文化之“魂”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楚江拾遗”团队开展长江文化遗产实践调研、科普宣讲,让长江文化在儿童心中生根发芽 [13] - 华中师范大学团队聚焦提琴戏保护传承,开展活动助力其在年轻一代中推广 [13]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推出“长江大保护”主题文化产品,打造科普剧、思政大课、话剧等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