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起底光伏抢装背后:暗流汹涌的花样毁约潮
36氪·2025-05-04 16:33

光伏行业毁约潮 - 光伏行业近期出现多种毁约形式,包括组件厂商坐地起价导致安装方暂停项目,以及业主方主动协商解除合同[1] - 港能(镇雄)新能源300MW分布式光伏EPC项目因国家政策调整废标,中标单价原为2.5元/W,双方协商终止合作[2][5] - 政策变动是毁约核心推手,分布式光伏新政影响项目收益测算,业主方主动提出废标[5][10] 光伏装机数据变化 - 中国电建2025年1-2月新签太阳能发电项目195个,合同金额371.12亿元,同比减少17.78%[6] - 同期风电项目新签231个,合同金额418.3亿元,同比增长165.7%,首次反超光伏[6] 组件价格波动与市场乱象 - 2025年3月组件价格从0.7元/W跳涨至0.8元/W,部分厂商要求加价5-7分才发货,N型组件现货达0.9元/W[7][8] - 厂商以硅料涨价、产能紧张为由多次调价,存在签订合同后强制加价或拒绝发货的违约行为[8][9] - 贸易商控诉厂商通过低价锁定订单后二次议价,导致多个项目陷入停滞[9] 政策驱动因素 - 分布式光伏新政设定并网截止时间(4月30日/5月31日),刺激抢装潮并引发产业链连锁反应[10] - 2023年以来全国超10省400县出现分布式光伏接网红区,河南、青海等地出现午间限电停发现象[12] - 政策调整源于新能源消纳能力不足,未来行业将进入波浪式发展周期[13][14] 行业影响与趋势 - 政策调整导致短期冲击,但长期仍看好光伏发展前景[14] - 行业从稳定增长转向震荡发展模式,需适应政策与市场波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