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探寻少林寺碑碣的申忆密码
河南日报·2025-05-05 07:15

文章核心观点 《少林寺碑碣(566—1990)》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至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名录”均有“河南元素”,其入选得益于自身独特价值和多方支持,入选后河南将做好保护传承、研究阐释和创造性转化等工作 [1][2][5] 少林寺碑碣入选情况 - 《世界记忆国际名录》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个国家每轮只能独立申报2项,入选标准高、名额少、难度大 [2] - 《少林寺碑碣(566—1990)》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 [1] 少林寺碑碣的价值 - 是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实物史料,是世界文明对话交流的缩影,是中国古典石刻艺术的典型代表 [2] - 始于北齐天统二年(公元566年),终于1990年,形成全球罕见的“无断代”石刻文献序列 [2] - 碑碣文字有汉文、蒙文、梵文、八思巴文等多种语言,刻有日本、印度、蒙古等外国僧侣的题记,数量和保存完整程度罕见,全景式反映少林寺宗教文化、对外交流发展过程 [2] - 具有无可比拟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对展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人类记忆的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3] 入选记忆名录的原因 - 文物和档案都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少林寺碑碣具有文物和档案双重属性 [4] - 世界记忆项目致力于保护人类共同的记忆遗产,侧重于机构保存的文献记录 [4] - 是历朝历代少林寺与多方交往互动形成的原始记录,内容涉及多方面,是研究中国历代多种史料的独特、原始且系统的史料 [4] 入选后的举措 - 做好保护传承,完善少林文化大数据平台,支持开展“全球少林档案文献资源回流”文化工程,整合全球少林文化研究成果,提供多语言检索与即时调用功能,推动少林文化走向世界 [5] - 做好研究阐释,从499块碑碣中选104块以图文并茂、汉英双语形式集中展示 [5] - 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碑碣“留量”增色少林“流量”,带动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