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

搜索文档
七批110个新职业,折射经济发展新动能 “新饭碗”里有多少料?
河南日报· 2025-07-29 07:21
新职业发布与行业动态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第七批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 七年间累计发布110个新职业 反映经济发展动能变革[11] - 新职业包括咖啡加工工 养老服务师 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等 与新兴产业需求直接相关[16] - 2024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达3133亿元 预计2025年突破3693亿元 行业扩张催生咖啡加工师等新岗位[19] 新兴职业案例与市场表现 - 咖啡加工师需掌握生豆筛选 烘焙曲线控制等全流程技术 不同环节细微因素影响咖啡基础风味[12] - 养老随访师日均走访2-4个家庭 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 传统养老护理向多元化服务升级[14] - 无人机培训教员需求激增 受《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和行业应用拓展驱动[18] 产业发展与就业联动 - 新职业发布为从业者提供官方认证 推动行业规范化 吸引人才流入新兴产业[17] - 河南计划开展新职业专项培训 聚焦大数据 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等领域 提升青年就业适配性[22] - 二次元手办行业竞争加剧 部分从业者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 反映小众领域商业化挑战[19] 职业发展路径与趋势 - 咖啡加工师职业认可度待提升 部分认知仍停留在"简单操作工"层面 需行业正名[20] - 无人机教员需兼具组装 模拟 维修等综合技能 仅持证无法满足教学要求[19] - 养老服务师需协调急救 出行 康养等资源 职业技能要求高于传统护理岗位[16]
一碗粉何以破“卷”而出
河南日报· 2025-07-29 07:21
"南粉北面"这一说法虽然广泛流传,但如今却显得有些片面。近日,中国食品产业供应链推介会在北京 开幕,以河南酸辣粉为代表的粉类食品企业,研讨让"嗦粉自由"突破时空桎梏,重新定义中国粉 破"卷"而出的全球化故事。 据介绍,中国粉类市场正以年均15%的增速突破千亿门槛,迅速从地方小吃上升为国民美食,直至端上 世界餐桌。究竟是谁点燃了这碗粉的增长引擎?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凤忠说,18至 35岁的消费者是"嗦粉"主力军,占比高达60%。 就方便食品来说,粉相较面而言,有低糖、低碳水、不易"坨"等特点,契合年轻人追求健康饮食兼具辣 酸麻臭刺激的需求,加上工业化与供应链不断成熟,足以支撑他们随时随地"嗦粉"到快乐。然而,在市 场高速增长背后,粉类行业逐渐从"圈粉"无数变成"卷"到极致。一边是成本上升,厂商热情似火加量加 料,一碗粉最多竟有8包料;一边是利润下降,消费者更务实和悦己,掀起"薅羊毛"狂欢。 面对有限的市场空间内过度竞争的情况,中国贸促会食品行业委员会秘书长沈志勇表示,针对粉类食品 产业链长、环节多的特性,如何破解协同难的痛点?如何回应健康与可持续的诉求?如何抓住全球化发 展的机遇?有力应对这些挑 ...
河南省迎来首台码头“智慧装卸工”
河南日报· 2025-07-29 07:16
周口港中心港区中心作业区(一期)工程进展 - 自动化集装箱岸边起重机总装完成,高约32米,与全自动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设备联动,构建智能化、绿色化现代运营模式 [2] - 该设备为河南省首台码头"智慧装卸工",智慧化程度省内最高,配置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投运后将实现港口集装箱装卸、水平运输及堆场作业全流程自动化 [2] - 周口港中心作业区是河南内河航运"11246"工程龙头项目,规划建设22个泊位,年通过能力176万标箱,一期工程新建13个2000吨级泊位,为河南首个百万级专用集装箱码头高标准项目,计划2023年底投运 [2] 项目施工进度与投资 - 一期工程总体施工进度完成约86%,2025年累计完成投资占年度计划的73 91% [2] - 超大构件采用水运从上海直达周口港,绿色低碳运输方式降低成本和碳排放,保障构件完整性并支持项目高效推进 [3]
地不“懒” 人更勤 ——一碗粮里看“四向”
河南日报· 2025-07-29 07:08
"人勤地不懒",这句俗语包含着人地关系的智慧。如今,新的农业技术、装备设施以及新的种植管理模 式,正让这种关系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所代表的农业升级,正是农业大省河南不断筑牢粮食生产基础、夯实中原粮仓根基的关键。 农田升级建好大粮仓 高标准农田能抗涝,也不怕旱。平移式灌溉设备展开长长的"双臂",灌溉均匀、高效,还节水;水井和 施肥罐搭配,让施肥浇水更轻松。 如网格般的排水渠,每50亩左右就会配套一眼井,涝能排、旱能浇的高标准农田,正是牛煜会规模化种 粮的底气。 "这块农田有2000亩,'火力'全开的情况下,3天就可以浇一遍水。"牛煜会说。 今年,牛煜会种的3900亩小麦浇了4次水,扛住了干旱,加上后期管理精细,产量比去年还有所增加。 牛煜会跨过排水渠,指着玉米行间的滴灌带说:"高标准农田实现水肥一体化,达到了节水、节肥、增 产的效果。"他介绍,今年种玉米采用了密植滴灌技术,该技术的核心就是增加田间密度,用更精细的 水肥管理实现玉米增产。 玉米生长的各个关键环节都能喝足水,每次浇水都可以肥随水走。水肥利用效率更高,田间作业也更方 便,玉米单产提升有保障。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中原粮仓更稳固、更丰盈。截至2024年年底 ...
岐黄妙手 方寸焕新
河南日报· 2025-07-28 07:29
"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正值三伏期间,不少人选择到各大中医院、社区诊所进行"冬病夏 治"调养身体,针灸、推拿、刮痧、艾灸、拔罐、敷贴……这些简、便、廉、验的中医外治疗法深受百姓欢 迎。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阳医圣祠考察时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 瑰宝","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 从一枚银针在穴位的精妙提捻,到温热掌心在经络上沉稳推拿,再到艾火的温和渗透,这些承载先贤智慧的 方寸技艺,在当代传承者手中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现代医学协同作战,与现代科技相互交融,于无声处化 解顽疾,成为岐黄妙手祛病强身的天然助力。 古针新语 提插捻转诉说古今相续故事 "哎哟,这针下去又酸又胀。"7月25日,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室内,该院副院长胡斌正用针灸 为患者治疗。进针迅速,行针却慢,边进边捻,进针和捻转的匀速融合,有点像电影里的慢镜头。到达穴位 底部后,行针仍在持续,胡斌不时询问患者感受后,他说:"酸胀就对了,说明'得气'了。" 什么是"得气"?看似简单像"扎针"的针灸,背后蕴藏着哪些神奇力量? "'得气'指的是在针刺入穴位后,有鱼咬钩的沉紧感,患者针刺 ...
今日快评丨“北大取消绩点”为何引发关注
河南日报· 2025-07-28 07:29
这种尝试,有利于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以往,绩点的压力使得学生在选 择课程时畏首畏尾,不敢尝试具有挑战性的跨学科课程。取消绩点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 长自由选择课程,即使成绩不理想,也不会对绩点产生过大影响。这种容错探索机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 尝试的机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近日,北京大学在校内网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本科学业评价工作的通知》,"北大将全面取消绩 点"的话题,随之冲上热搜榜第一。 "从2025级学生起,在各类含有学业评价的工作中不再使用绩点;课程考核成绩可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 进行评定和记载(等级制成绩不换算成绩点);不再设置指导性课程成绩优秀率指标。"写进北大《关 于进一步做好本科学业评价工作的通知》的这些内容,不仅是对学业评价体系的调整,更是对高等教育 创新发展的深刻思考与积极实践。鉴于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北大全面取消绩点"引发关注实乃意料之 中。 长期以来,绩点制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它以量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学业表现提供了直观的衡量标准,也为奖学金评选、推荐免试研究生、出国等 ...
总编有约·“两高四着力”调研行丨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河南日报· 2025-07-28 07:29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亿,占总人口的22%。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发展全 局和百姓福祉。2024年和2025年,我省分别将"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提升农村普惠养老服务能力"列入省 重点民生实事。 盛夏时节,记者走访鹤壁市、舞阳县等地,走进老年助餐食堂和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听基层百姓说变化,和 相关部门负责人聊体会,感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民生温度。 助餐服务让老人吃得舒心又方便 7月21日,临近中午,在鹤壁市淇滨区黎阳路街道长城社区内,近200平方米的"雅苑食光"食堂渐渐热闹起 来。"前些年,每天买菜做饭、刷锅洗碗要忙活好几个小时。"前来就餐的76岁居民王玉梅告诉记者,自打社 区2023年8月引入运营机构提供助餐服务,她和老伴终于从烦琐的一日三餐中解脱出来,"在这里吃饭,既可 以单点,也可以吃自助餐,好吃又干净。" 经营"雅苑食光"的晋刘磊介绍,该食堂营业时 ...
总编有约·“两高四着力”大家谈丨激活养老服务“一池春水”
河南日报· 2025-07-28 07:29
一是聚焦"建得好",实现连锁化运营。高位推动,组建市县级工作专班,建立分包联系、定期调度、清 单管理机制,并发挥老龄委议事协调机制作用,由民政部门牵头,发改、财政、住建等多部门配合协 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高效谋划,致力将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具备集中供养、行业指导、信息服务、技 能培训等功能的综合养老枢纽平台;高质落实,发挥政策资金"乘数效应",建立奖补机制,对高质量完 成转型任务的乡镇敬老院每家给予奖补资金20万元,并鼓励各县区通过慈善捐赠、社会引入等方式多方 筹措资金。 李铮:我国约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做饭难、吃饭难是很多老人,尤其是空巢、独居、高龄等老 年人群体每日面临的烦心事。在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方面,漯河市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 王继周:截至2024年年底,漯河市常住人口234.3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56.8万人,占比达 24.24%,高龄化、空巢化等特点日趋明显。如何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热乎饭",成为检验经济社会发 展成果的重要参考标准。 在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一是完善服务供给网络体系,变政府主导为 政府引导,整合优质社会餐饮服务资源,鼓励有关企业履行社会责 ...
一枚铜证章背后的豫西烽火
河南日报· 2025-07-28 07:29
游客正在参观洛八办。 受访者供图 7月25日,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以下简称"洛八办"),一枚斑驳的铜质证章静静陈列于玻璃展柜中,来 自洛阳市巨龙小学的孩子们正在聆听讲解员讲述这枚证章的故事。 这枚直径约3厘米的"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证章,虽已褪去漆色,却承载着豫西抗战的峥嵘岁月,成为串 联起八路军在河南敌后斗争史的关键物证。 1938年10月,随着日军逼近黄河防线,中共中央决定在洛阳设立公开办事机构。经与国民党第一战区长官卫 立煌协商,刘向三率10余名干部筹建"第十八集团军驻豫通讯处",后更名为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其旧 址位于洛阳老城区贴廓巷,现存清代民居建筑群,兼具办公与隐蔽功能。 作为连接华北、华中根据地的枢纽,洛八办承担着多重使命。 这里是我党的统战前沿。刘少奇、朱德等我党领导人曾在此接洽国民党将领,推动豫西地方武装改编。 这里是重要的情报中枢。抗战期间,这里的电台室24小时收发加密电报,向延安传递日军兵力部署。 这里还承担着物资中转的重要任务。通过陇海铁路与黄河渡口,向太行山根据地转运药品、电台零件等重要 抗战物资。 洛八办的设立,为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埋下伏笔。1944年4月,日军发动豫 ...
媒体智库峰会代表行走中原大地点赞中国发展奇迹
河南日报· 2025-07-28 07:29
天地之中,大河之南,"豫"见上合,通达世界。 7月23日至27日,在河南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的多国代表分赴郑州、洛阳、安阳、开封等地参访, 在中原大地领略中华文明华彩,聆听拼搏奋进故事,触摸经济发展脉动。代表们盛赞中原大地传统与现代交 织的魅力与活力,期待将更多笔触和镜头投向友谊与合作的生动实践,讲好"上合故事",弘扬"上海精神", 为共建上合美好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 "延绵不绝的文明是中国屹立于世界的重要根基" 上合组织国家文明多元灿烂,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进步。 河南安阳,洹水之滨,青铜巨鼎造型的殷墟博物馆庄重大气。在甲骨文专题展厅,刻于龟壳、兽骨的文字, 在光影中显得愈发神秘,代表们围簇在展柜旁专注猜测着一笔一画的含义。 "延绵不绝的文明是中国屹立于世界的重要根基。"首次访华的印度新德里智库和研究中心主席罗宾德·萨奇德 夫被深沉厚重的中国文化深深震撼:"这次参访给我埋下一粒种子,回去我要继续深入研究安阳的历史与文 化。" 安阳林州,红旗渠纪念馆内,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科学主任奥莉加·米古诺娃在巨幅照 片《红旗渠通水庆典》前驻足良久。 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每一处文化遗产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