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以法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关键在落实丨法经兵言
第一财经·2025-05-05 19:53

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背景与意义 - 我国首部专门围绕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于4月30日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5月20日起施行,系统确立民营经济法律地位与权利 [1] - 立法背景为民营经济长期面临制度性障碍,需通过法治手段提供稳定预期,将"两个毫不动摇"政策法律化,明确"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国家长期方针" [2] - 法律从公平竞争、融资支持、科技创新等维度构建法治体系,标志政策支持迈向法制保障的关键转变 [2] 公平竞争与市场准入机制 - 设立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单外领域民营企业可平等进入,消除地方保护与行业垄断 [3] - 要求各级政府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定期清理妨碍统一市场的政策措施,公共资源交易需公开透明对待各类企业 [3] 投融资环境优化措施 - 针对融资难问题,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民营企业的金融产品,推广应收账款、股权质押等融资方式 [4] - 推动建立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鼓励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扩大服务覆盖,支持民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工程 [4] 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 强化民营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支持其加大研发投入与核心技术攻关,构建产学研融合体系 [5] -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民企合作,鼓励民企参与数字化技术研发及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6] 政府服务与权益保护 - 规范政府服务行为,推动政务标准化便利化,减少不必要行政审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7] - 明确保护民企人身财产权及经营自主权,完善维权救济机制,建立投诉处理与政企沟通渠道 [7] 法律实施保障机制 - 要求地方政府将民营经济促进纳入发展规划,建立协调机制并制定细则,落实属地责任 [8] - 需加快配套制度出台如金融产品规范、政务数据标准,并强化监督问责机制,设立企业维权平台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