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买断式逆回购首现缩量,货币政策释放何种信号?
第一财经·2025-05-05 20:07

央行买断式逆回购首次缩量分析 - 4月30日央行开展12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3个月期7000亿元+6个月期5000亿元),但当月有1.2万亿3个月期和5000亿6个月期到期,净缩量5000亿元,为该项工具创立以来首次缩量 [1] - 央行连续4个月未开展国债买卖操作,1月起暂停国债买入操作,主因政府债券市场供不应求 [1] 流动性管理工具结构调整 - 4月买断式逆回购缩量5000亿元,但通过MLF净投放5000亿元,整体中期流动性注入量保持平衡,未收紧市场流动性 [1][2] - 央行通过MLF和逆回购组合操作(4月25日MLF净投放5000亿元+五一前逆回购净投放6458亿元)维护节前流动性充裕 [2] - 操作结构调整体现为用1年期MLF替换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可能缓解银行流动性指标考核压力 [2] 降准预期升温 - 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适时降准降息"政策基调,市场预期5月可能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3] - 降准可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约50-60亿元,推动LPR下行,预计二季度末LPR或下降10个基点 [3][4] - 存款准备金率5%隐性下限可能被突破,MLF余额有望继续下降,买断式逆回购或逐步取代MLF成为主要流动性工具 [3] 政策工具协同效应 - 降准将配合政府债发行提速(5月预计放量),对冲中长期流动性到期扰动,同时呵护银行负债端 [4]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能先于降息扩容,因银行净息差压力和海外因素对降息形成掣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