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入表"进程加速 - A股上市公司数据资产"入表"企业数量从2024年一季度的17家跃升至年末的92家,披露规模从0.79亿元飙升至24.95亿元 [1][2] - 涉及行业从6类扩展到12类,新增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等6大行业 [1][2] - 信息技术、制造业和基础设施行业是主力军,合计占比达90.42%,其中三大运营商披露规模合计13.66亿元,占比54.75% [2] 行业分布与规范化进展 - 信息技术行业27家企业披露规模17.53亿元,制造业19家4.78亿元,基础设施行业9家0.25亿元 [2] - 会计处理从初期多元化探索迈向规范化,年报新增摊销方法、初始计量等关键环节的详细披露 [3] - 典型企业如每日互动采用加速摊销法,中原高速采用直线摊销法,体现行业数据特性差异 [3] 政策驱动与价值认知转变 - 《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提供制度框架,降低合规风险 [4] - 企业数据资产价值认知从"成本项"转向"资产项",非传统行业通过数据资产优化财务报表需求上升 [4] - 数据资产证券化实现突破,如"平安-如皋第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规模1.3亿元 [7] 财务优化与资本市场影响 - 数据资产"入表"扩充企业总资产规模,改善资产负债率 [6] - 投资者评估企业价值形成新范式,数据资产与传统财务指标共同构成核心评估体系 [6] - 数据资产可作为抵押物参与金融活动,部分企业已成功以数据资产质押获取专项融资 [6] 产业链发展与生态建设 - 数据资产类公司达3553家,形成涵盖数据治理、确权、评估、金融服务的一站式服务产业链 [8] - 上游数据治理、评估环节开发程度较高,下游数据资产保险、证券化等金融服务仍处探索阶段 [10] - 数据服务商通过三步治理帮助国资集团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挖掘数据价值 [9]
重塑企业估值 A股公司数据资产“入表”提速扩围
证券日报·2025-05-06 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