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伏组件“四巨头”一季度亏损逾57亿元 业绩说明会释放了什么信号?
中国经营报·2025-05-06 11:04

行业现状与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光伏组件"四巨头"(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合计亏损57.84亿元,其中隆基绿能同比减亏,其他三家企业亏损同比扩大218.2%-355.88%[1] - 行业亏损主因是产业链价格持续低于生产成本,叠加海外贸易政策扰动需求[1] - 国内"抢装潮"对一季度业绩修复有限,组件价格反弹短暂且幅度有限[2] 市场需求与出货目标 - 2025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增长不确定性高,主要受国内电力市场化新政和美国"对等关税"影响[3] - 隆基绿能预计2025年市场可能无增量,晶澳科技预测全球装机550GW-600GW(国内占比50%),天合光能预计新兴市场增速超30%[3][4] - 企业出货目标保守:晶科能源85GW-100GW、隆基绿能80GW-90GW、天合光能70GW-75GW,部分目标低于2024年[5] 企业应对策略 - 隆基绿能通过零基预算实施超1000项降本措施,天合光能费用降幅近30%,晶澳科技采取六项现金流管控措施[6][7] - 资本开支大幅缩减:晶科能源聚焦高效产品改造(全年约40亿元),隆基绿能优化HPBC 2.0产能,天合光能无规模性开支计划[8] - 晶科能源推进GDR德国上市,晶澳科技申请港股上市以拓展融资渠道[8] 技术路线布局 - 行业形成"一主两辅"技术格局:TOPCon为主流,BC和HJT为辅[10] - 天合光能TOPCon 2.0将于2025年6月投产,晶科能源升级TOPCon产能至670W组件功率,隆基绿能重点押注BC技术(2025年底产能50GW)[10][11][12] - 钙钛矿叠层技术成未来焦点,晶科能源预计3年内形成中试线,晶澳科技认为3-5年难量产[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