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展行业规模与增长 - 今年五月全国漫展及相关活动超过1000场 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接近十年前全年场次的三分之一(2016年漫展场次不到3000场)[1] - 江苏95场 浙江74场 广东80场 四川67场 区域分布呈现高度集中化特征[1] - 2023年成为行业拐点 CP29同人展单场吸引30万客流 BW活动61.5万人预约抢票 带动旅游酒店餐饮购物文旅产业链[12] 漫展形态与用户行为演变 - 追星成为漫展新形态 嘉宾见面会行程占据活动看板三分之一 三天100+位嘉宾包括电竞选手、coser、CV配音演员等[2] - 女性观众比例提升至70% 与心仪coser互动成为首要逛展动机 签售合照成为打破次元壁核心场景[4] - 内场票分级定价198元起步 上至694元 黄牛代排队价格达500元 To签海报售价150元[2][3] 商业模式与盈利结构 - 嘉宾费用占比从2023年30%飙升至50% 头部coser费用触及百万级 出场费上涨2-3倍[7] - 萤火虫漫展人均消费641元 商品零售成为主要关联消费 包括IP周边衍生品、联名产品等同人创作[8] - 签售海报、拍立得合照、周边定制等二次消费环节单价数十元到上百元 有效拉动场内消费[7] 市场竞争与品牌格局 - 一线城市漫展单日入场人数达7万+ 二三线城市本地coser能吸引数百人打卡形成稳固客流[7] - 形成南北区域展会品牌格局:南有萤火虫/CICF EXPO 北有IDO/IJOY 上海有CHINAJOY/CCG_EXPO等[13] - 垂直IP展会如国乙Only漫展、原神FES一票难求 Only展形式低成本灵活切入市场[13] 内容创新与用户体验升级 - 策展方优化活动板块设计 包括官方周边打卡地图、签绘墙、谷子拍摄专区、DIY动手体验等[8] - 划分多块舞台区域 大舞台承接比赛 小舞台服务随舞表演 开放个人摊位作为标配[10] - 引入模玩拼装、卡牌对战、周边零售等热门板块 电竞馆设立战队周边街区引发排队求购[8] 社会影响与文化融合 - 漫展逐渐取代传统景区 头部品牌形成全国号召力 本地化融入附近生活[11] - 穿cos服的孩子有父母陪伴 出现跨代际cosplay现象 香港妈妈为孩子筹备漫展行程[11] - 二次元覆盖6亿泛人群 从标榜个性转变为普通人情绪价值 成为生活日常出行目的地[11] 平台生态与产业协同 - B站通过会员购票务服务推动行业标准化 打造BW/BML自有品牌 扶植CP/CD等外部团体[12] - 微博首次举办WAW游戏动漫展 主流ACGN平台整合线上线下流量[12] - 汽车、互联网、快消、3C等非传统品牌进入招商名录 拓展收入来源超越门票模式[13]
漫展,五一最年轻的“流量景区”
新浪财经·2025-05-06 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