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体系改革 - 多家金融机构集中宣布撤销监事会,由董事会中设置的审计委员会承接监事会相关职责 [1]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大国有银行同日发布公告撤销监事会 [1][2] - 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两家股份制银行董事会决议审议通过取消监事会相关议案 [1][4] - 中国人保和日本财险(中国)也宣布撤销监事会或监事职位 [1] 国有银行撤销监事会进展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均于4月29日发布撤销监事会公告 [2][3]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撤销议案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2][3] - 中国银行还调整了董事会专业委员会主席及成员 [2] - 五家国有银行已于2022—2025年陆续不再任命监事长,目前仅邮储银行仍设有监事长 [3][4] 股份制银行撤销监事会进展 - 招商银行和华夏银行同日发布撤销监事会公告 [4] - 招商银行提出设立职工董事,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承接监事会职权 [4][5] - 华夏银行删除公司章程中监事相关表述,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4] - 12家股份制银行中超半数未设监事长,包括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 [4] 职工董事制度 - 招商银行首次提出设立职工董事 [5] - 新修订《公司法》规定职工人数三百人以上的有限责任公司应设职工董事 [5] - 职工董事由公司职工通过民主选举产生,高级管理人员和监事不得兼任 [8] 监事会制度历史与改革背景 - 监事会制度自1993年《公司法》确立,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权分立”结构 [6] - 监事会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职责重叠、治理成本高、权威性不足等问题 [6] - 2023年12月新修订《公司法》允许国有独资公司不设监事会,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职权 [7] - 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12月印发《通知》,明确金融机构可优化监督机构设置 [8] 改革后续安排 - 金融机构取消监事会后,原外部监事符合条件可转任独立董事,累计任职年限不超过六年 [9] - 行业大多机构趋向撤销监事会,部分中小银行已明确将启动撤销工作 [9]
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多家银行宣布撤销监事会,传递什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