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企集体“改口”,智能驾驶“降级”背后,行业面临新变局?
36氪·2025-05-06 18:58

行业营销策略转变 - 多家车企将"智能驾驶"宣传话术更名为"辅助驾驶" 包括理想 小米 蔚来 小鹏等品牌[1] - 销售人员转而强调空间 座舱等传统配置 仅在用户主动询问时解释辅助驾驶细节[2] - 小米调整SU7新车定购页面措辞 Xiaomi Pilot Pro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 Xiaomi HAD更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2] 政策监管与责任界定 - 工信部 公安部要求车企禁用"自动驾驶""高阶智驾"等模糊表述 建议使用"辅助驾驶"表述[2] - 明确L2级系统责任边界 驾驶员需保持接管准备 "L2.5""L2.9"等概念无标准依据[3] - 小鹏销售在介绍城区NOA能力时同步推荐"智驾险"等附加服务 提示用户保持注意力[3] 技术发展与市场渗透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达60% 乘用车L2及以上辅助驾驶普及率预计达65%[1][5] - 乘用车NOA渗透率预计2025年底达20% 较2024年上半年近乎翻倍[5] - 高阶智驾加速向10万至20万元主流价格区间渗透[5] 企业战略布局 - 比亚迪全系车型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4] - 长安汽车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 2025年起不再开发非数智化新产品 未来3年推35款数智新汽车[4] - 吉利发布"千里浩瀚"智驾系统 规划五个层级智驾方案[4] 技术竞争差异化 - 小鹏通过端到端技术提升接管流畅度[5] - 华为ADS强化城区NCA自动红绿灯识别 避让行人等细节功能[5] - 理想瞄准家庭用户以舒适性差异化突围[5] 数据驱动与迭代 - Momenta智驾大模型通过量产数据-全流程数据驱动-闭环自动化迭代形成飞轮效应[5] - 远程OTA不断优化智能驾驶体验[5] 行业盈利与成本压力 - 新势力中仅理想 零跑实现盈利 蔚来单季亏损超50亿元[7] - 行业共识年销40万辆为盈亏平衡线[7] - 消费者仅接受一定程度上的智驾功能溢价[6] 生态布局与跨界协同 - 知行科技进军机器人领域 复用自动驾驶感知算法[8] - 小鹏机器马共享XNGP导航决策系统 技术复用率超60%[8] - 华为构建"车-机-人"全场景互联 地平线打造"征程+旭日"芯片矩阵[8] 基础设施建设 - 车路云一体化项目快速展开 武汉项目投入约170亿元 北京等项目总投资达270亿元[8] - 车路云协同体系推动单车智能与路侧感知融合[8] 出海与地缘政治挑战 - 欧盟 美国加征关税迫使中国车企转向东南亚 中东市场[8] - 比亚迪抢占东南亚市场 蔚来在欧洲建换电站但面临欧盟反补贴调查[8] - 特斯拉通过本土化生产维持在华份额[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