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光氢氨醇”一体化产业链的堵点
第一财经·2025-05-06 20:00

项目概况与投资规模 - 中国能建在吉林松原投资296亿元建设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规划新能源装机300万千瓦,年产绿氢11万吨、绿氨和绿色甲醇各80万吨[1] - 鹏飞氢美在内蒙古赤峰投资112亿元建设风光制氢醇一体化项目,规划风电装机262.5兆瓦,年产绿氢8000吨、绿色甲醇15万吨,预计年产值48亿元[1] - 截至2024年底,全国"风光氢氨醇"项目超过百个,累计投资额逾5000亿元,中能建、中广核、中煤、国电投等央企能源巨头纷纷入局[2] 产业发展驱动力 - 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达14.5亿千瓦已超过火电,但弃风率达6.2%,弃光率达6.1%,个别地区如西藏弃光率高达32.2%,全国每年废弃风光电近千亿千瓦时[3] - 通过一体化项目可有效降低弃风弃光,如新疆哈密某风光基地配套制氢后弃风率从12%降至5%[3] - 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全球氢能需求达1.5亿吨,但2023年全球绿氢产量仅100万吨,我国绿氢产量30万吨不及总产量1%[4] 技术路径与市场应用 - 将绿氢合成绿氨、绿色甲醇可将氢从"燃料"升级为"工业原料",解决储运安全性和成本问题[5] - 2023年有539艘替代燃料船舶新船订单,其中125艘为甲醇双燃料订单占比近1/4,未来船运业甲醇需求达1.4亿吨可消纳2660万吨绿氢[5] - 年产6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可年减排二氧化碳530万吨,相当于节约210万吨标煤或种植148万亩树[6] 产业链关键挑战 - 绿氢成本约18~25元/千克较灰氢高60%以上,碱性电解槽、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等关键技术尚需突破[8] - 项目涉及风光出力预测、电氢协同、储能等多系统协调难度高,影响整体效率和终端成本[9] - 配置500MW风光单元需25亿元投资,加上制氢和化工单元总投资约50亿元,金融机构支持相对保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