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动趋势 - 华为云助理首席数据科学家徐科等8位科技巨头人才全职加入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平均年龄不足35岁 [1] - 引进人才来自华为、腾讯、阿里、苹果、字节跳动等企业,集中在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方向 [1][3] - 8位人才均具备高学历、高产出的特征,并拥有AI产业前沿的实战经验,主导过战略级产品或技术方案 [2] 企业研发特点 - 腾讯优图实验室专家研究员邰颖带领团队研发虚拟背景、数智人、AI人脸融合特效等产品,发表50余篇顶级会议论文 [1] - 阿里巴巴"阿里星"刘佳恒带领团队从事大模型训练工作,该方向要求极高算力成本,能为商家降本增效 [2] - 苹果收购Altizure公司后,创始团队核心成员姚遥加入苹果从事三维视觉研究 [3] - AI企业会收购技术先进企业和吸纳技术人才,嗅觉敏锐 [2] 高校吸引力 - 高校提供稳定的职业发展周期和基础研究环境,可对抗发展上的短线焦虑 [4][5] - 国家政策支持产教融合,南大苏州校区开设专任教师快速招聘通道,推进学术新区建设 [5] - 高校能专注前沿底层技术研究,而企业后期90%时间用于业务对接 [4] - 高校拥有"耐心资本",可支持长线研究,而企业两三年不见盈利可能砍掉研发部门 [4] 产学研协同 - 南大通过苏州校区创新载体实现基础研究优势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 [5] - 姚遥团队与苹果、华为、影石科技等公司合作,学校搞基础研究,企业出数据和算力 [6] - 刘佳恒在阿里时与豆包、字节、腾讯、快手密切合作,成立大模型开源组织 [6] - 企业提供学校没有的计算资源,产品任务对研究有启发 [7] 教育创新 - 产业人才为高校课堂带来新风,课程中加入产品项目案例和企业商业化运营全流程 [6] - 学生通过课题组与公司合作找到选题,解决AI课程滞后于业界发展的难题 [8] - 邰颖的博士生基本都会到顶尖大厂实习,培养从产业中发现问题的意识 [7] - 学生南可攀在字节跳动实习期间提出OpenVid-1M数据集方案,全球下载量超20万次 [7]
AI前沿,一场跨界融合悄然发生
新华日报·2025-05-07 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