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概况 - 汽车零部件指除汽车机架以外的所有零件和部件,分为零件(不可拆分单个组件)和部件(实现功能的零件组合体)[1] - 按功能分类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行驶系统、车身附件、汽车电子等7大类50余种细分零部件[2] - 产业链上游为钢铁/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等原材料供应商,中游为核心零部件制造,下游为整车厂/4S店/维修厂等[4][6] 行业发展历程 - 1956年起步阶段以仿制生产为主,1978年启动技术研发,2001年加入WTO后进入全球采购体系[8] - 2016年后进入转型升级期,政策推动产业链安全可控目标,聚焦核心零部件研发[10] 政策环境 - 2023年《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要求提升汽车基础零部件可靠性水平[13] - 2022年《"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完善[13] - 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突破车规级芯片/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13] 市场现状 - 2024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达3.53亿辆(同比+5.06%),后市场4S店数量2.35万家占维修业户5%[17][19] - 2023年市场规模突破4.5万亿元,2024年达5万亿元,整零比例1:1较发达国家1:1.7仍有提升空间[20][23] - 宁德时代市占率6%居首,华域汽车/潍柴动力市占率超2%,行业CR3约10%[26][29] 竞争格局 - 第一梯队:宁德时代(电池)、华域汽车(综合)、潍柴动力(动力系统)[24] - 细分龙头:福耀玻璃(汽车玻璃)、均胜电子(汽车电子)[26] 发展趋势 - 技术方向:聚焦新能源三电系统/自动驾驶/车规级芯片研发[31] - 环保要求:轻量化材料/节能工艺应用加速[31] - 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7.5万亿元,2025-2030年CAGR约7%[33]
预见2025:《202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