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海南自贸港扩大开放促医药产业发展
海南自贸港医疗政策与产业发展 政策实施成效 - "零关税"药械政策自2024年12月25日实施以来,累计监管申报货值6023 9万元,减免税款818 7万元,显著降低医院运营和患者就医成本[1] - 乐城先行区已引进特许药械470余种,通过真实世界研究加速21款产品在中国注册上市,并与20国180余家药械企业建立合作[1] 产业模式创新 - "乐城研用+海口生产"模式推动创新药械本土化,例如先声药业"科赛拉"通过该模式实现全面上市并在海口投产[3] - 海口国家高新区作为核心承载区,2024年医药产值占全省近八成,依托自贸港政策建立境外药械快速上市转化路径[3] 未来发展规划 - 海南计划三年内打造真实世界研究应用高地,拓展"乐城研用+海口/琼海生产"模式,推动更多药械本地化生产[2] - 乐城医工转化平台将于2024年底建成,成为省内首个创新药械技术转移孵化平台,促进中外产品转化[3] 监管与开放举措 - 海南提出5项监管创新措施,包括试点分段生产、便利化进口流程、支持国产出海等,以扩大医药行业对外开放[2] - 政策聚焦推动进口化妆品加快上市,加强国际药械技术交流,促进境外消费回流[2] 基础设施与资源 - 乐城先行区已有30家医疗机构开业运营,形成医疗旅游产业集聚效应[3] - 政策优势叠加(特许医疗/研究/经营/国际交流),使该区成为国际创新药械进入中国的主要通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