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推动险资入市力度升级!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降10%,千亿级资金有待增援
每日经济新闻·2025-05-07 18:53

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将推出三条措施支持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拟批复600亿元)、调整偿付能力监管规则(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降10%)、推动长周期考核机制 [1] - 自2023年9月优化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后,保险资金持续加大股票配置比例,中泰证券测算显示本次风险因子下调10%在50%沪深300配置假设下静态释放最低资本364亿元,若全部增配沪深300对应资金达1349亿元 [1][5] - 业内人士认为三条措施有助于稳定资本市场,保险公司可更好落实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并实现资产负债匹配 [1] 保险资金入市措施解读 - 扩大试点范围直接注入增量资金提振信心,调降风险因子10%降低资本占用释放资金空间,长周期考核减少短期压力引导长期投资 [2] - 保险资金期限长且风格稳健,加大入市力度有利于减少股市波动并完善资本市场功能 [2] - 保险机构可对冲低利率环境下固收收益下行压力,实体经济通过"资金—资本—资产"循环提升服务效能 [2] 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进展 - 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指保险公司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向二级市场并长期持有,2023年10月启动后两批试点合计规模1620亿元,本批次600亿元落地后总规模将达2220亿元 [3] - 试点通过"长股投+FVOCI"组合降低权益资产波动对净利润影响,首批鸿鹄基金已进入伊利股份、陕西煤业和中国电信前十大流通股股东 [3] - 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2024年1月方案明确提升实际投资比例,包括扩大长期股票投资试点 [3] 偿付能力监管规则调整 - 2023年9月《通知》将沪深300成分股风险因子从0.35调至0.3,科创板股票从0.45调至0.4,本次再下调10%进一步释放配置空间 [4][5] - 中泰证券测算显示若不增配股票,风险因子下调10%可改善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1.4个百分点 [5] - 调整后权益资产最低资本消耗降低,缓解保险公司资本紧张并支撑加大入市力度 [6] 长周期考核机制优化 - 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中,净资产收益率年度权重不超30%,3-5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 [6] - 专家建议允许险资持仓核心指数成分股以成本法估值,可大幅释放权益配置空间并缓解"怕波动"心理 [6][7] - 当前保险资金权益类配置比例不足10%远低于30%监管上限,成本法计价有望释放巨大配置空间并改善市场资金结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