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措施 - 央行推出三大类共十项货币政策措施,包括数量型、价格型和结构型政策 [1] - 数量型政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释放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从5%降至0% [1] - 价格型政策: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预计带动LPR同步下行0.1个百分点;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1] - 结构型政策: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合并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为8000亿元总额度;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1] 政策背景 -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但4月制造业PMI回落至49.0%临界点以下 [2] - 经济基本面和PMI是推动央行宽松的核心因素,汇率、发债节奏等也是重要考量 [2] - 本次"双降"略超市场预期,尤其是降息部分,因降息面临人民币汇率、长债利率和商业银行净息差多重约束 [2] - 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势头强劲,减轻了国内货币宽松压力 [2] 政策创新 - 首次将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至0%,打破5%隐性下限 [3]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支持从间接融资扩大到直接融资领域 [3] - 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从5%降至0%,增强特定领域信贷供给能力 [3][4] - 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借鉴2018年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经验,可降低股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成本,支持发行8-10年期债券 [5] 政策影响 - 形成"债-贷-股-保"联动的全周期支持体系,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资金支持 [6] - 引导资金投向早期、小型和硬科技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6] - 总量和结构性工具协同发力体现货币政策全面支持,为未来政策预留空间 [7] - 与财政政策加快落地形成配合,支持政府债发行和流动性投放 [7] 未来展望 - 预计下半年央行将继续实施降息降准,可能恢复公开市场国债净买入 [7] - 央行宽松周期料将延续,年内降息降准仍有空间 [8] - 货币政策措施体现对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全面支持 [8]
政在发声丨央行超预期“双降”:货币政策体现“未雨绸缪” ,总量结构价格工具协同发力稳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5-07 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