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详解险资入市三大新举措,或撬动超千亿权益投资空间
第一财经·2025-05-07 21:44

险资入市三大政策 - 拟再批复600亿元长期投资试点规模 叠加此前两批试点 总规模达2200亿元 [1][5] - 将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降10% 预计带动增量险资规模逾1300亿元 [1][2] - 推动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 促进"长钱长投" [1][7] 风险因子调降影响 - 风险因子与资本占用直接相关 调降10%可静态释放最低资本364亿元 [3] - 若全部增配沪深300成分股 对应增量资金达1349亿元 [3] - 若不增配股票 行业偿付能力充足率可提升1.4个百分点 [3] - 2024年四季度末人身险公司股票占比提升0.36个百分点至12.5% 财产险公司提升0.95个百分点至16.33% [4] 长期投资试点进展 - 首批试点"鸿鹄基金"已投资500亿元 进入伊利股份等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 [5] - 第二批试点总额度1120亿元 8家险企获批规模100-200亿元不等 [6] - 试点通过FVOCI组合降低权益波动对净利润影响 或享受偿付能力占用优惠政策 [6] 长周期考核机制 - 保险资金具有"投资长钱"特性 但短期考核制约A股投资 [8] - 2025年方案要求国有险企实行三年以上考核 净资产收益率年度考核权重≤30% [8] - 长周期考核可提升险企对短期波动的耐受力 有助于稳定权益投资比例 [9] 行业配置空间 - 大型上市险企权益投资比例距监管上限仍有空间 当前上限已上调至10%-50% [10] - 险资入市可发挥资本市场"压舱石"作用 同时补充低利率环境下的利差贡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