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经济发展现状 - 冰雪产业规模从2015年2700亿元增长至2024年9700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万亿元大关 [2] - 吉林省2023-2024冰雪季接待游客1.25亿人次(+121%),旅游收入2419亿元(+140%) [2] - 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2024-2025冰雪季接待游客121万人次(+10%) [2] - 长三角地区拥有15家室内滑雪场,居全国第一 [2] - 冰雪经济呈现"北强南弱"格局,北方形成完整产业链,南方面临技术成本高、装备国产化率低等挑战 [3] 冰雪经济产业链特点 - 融合旅游、运动、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等多元业态 [2] - 产业链条长、导流效应大、社会效益高 [2] - 能激活装备制造、数字服务等关联产业 [2] - 南方人工造雪能耗占雪场运营成本近50% [3] - 高端造雪机、压雪车等进口依赖度较高 [3] 区域发展差异与机遇 - 北方年均雪期超140天且积雪稳定性高 [3] - 南方冰雪消费渗透率提升可显著扩大市场规模 [4] - 浙江省和江苏省雪场数量分别达23个和22个 [2] - 北方生态承载约束增强,"北雪南移"成为优化方向 [4] 技术创新方向 - 需突破冰雪装备"卡脖子"关键技术 [4] - 研发新技术新材料降低造雪及维护成本 [4] - 构建虚实交互场景打破物理空间限制 [4] - 支持中小企业开发专项技术 [4] 产业发展策略 - 发展"冰雪+"融合业态(如冰雪+康养) [5] - 推动北方资源与南方资本市场优势结合 [5] - 鼓励利用废弃厂房、仓库改建雪场 [5] - 建设低碳冰雪场馆 [5] 消费市场培育 - 哈尔滨春节假期接待游客1215.1万人次(+20.4%) [6] - 徐州整合冰雪、采摘、美食等元素创新消费模式 [6] - 需优化消费环境、健全标准体系 [6] - 推动滑雪从单一运动向度假休闲融合 [6]
如何释放南方地区冰雪经济潜能
经济日报·2025-05-08 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