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部城市数字治理地方法规本月起落地施行——领跑“数治”立法,为何是南京?
新华日报·2025-05-08 07:38
城市数字治理立法 - 南京市自5月1日起施行全国首部城市数字治理地方性法规《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若干规定》[1] - 立法旨在固化"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等数字治理经验,将国家顶层设计转化为地方法规[2] - 法规衔接《江苏省政务"一朵云"建设总体方案》等省级政策,实现"精准滴灌"落地[3] 治理体系架构 - 建立三级治理机构:市政府统筹组织领导,市数据局承担关键职责,区/街道提供基础支持[4] - 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已在12个区、42个市级部门建立队伍,未来将覆盖市/区/街道三级并探索国企应用[5] - 通过27条"小快灵"立法规范平台建设、治理场景等环节,破解"信息孤岛"问题[4] 技术应用与基础设施 - 部署20万路实时视频流和30.6万台感知终端(含消防监测、电子水位仪等67类),构建"城市之眼"感知系统[7] - 拓展AI在公共安全、交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7] - 推动数据直达基层,解决重复采集、多系统登录等突出问题[7] 数据安全机制 - 实施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制定重要数据目录和流通负面清单[6] - 通过企业技术攻关发展数据安全产品,构建监测-评估-预警全流程风控体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