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数据空间概念与特征 - 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基础设施,具有用户身份可信、数据流通可信、收益机制可信三大特征 [1][16][19] - 功能定位包括数据流通交互平台、应用服务平台和收益共创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 [1][24][26] - 分为集中式、分布式和递阶式三类架构,本报告聚焦基于区块链服务网络(BSN)的分布式可信数据空间 [16][17] 建设意义与政策背景 - 国家数据局2024年发布《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目标到2028年建成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 [8][16] - 建设意义包括提高数据供给质量、提升流通效率、推动价值共创及加强可信管控,例如数据获取时间可从数天缩短至数分钟 [29][30][32] - 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已开展实践,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构建 [28][32] 技术架构与运营模式 - 技术框架涵盖可信管控、资源交互、价值共创三大能力,采用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确保安全合规 [3][30][32] - 运营模式支持政府主导、企业主导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包括运营者、数据提供方等角色 [3][12] - 关键技术路径包括跨网互联、跨云互管、跨链互通,实现"数据不出域"的安全共享 [21][23] 行业应用场景 - 企业领域:构建数据流通环境,例如汽车行业通过可信数据空间推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2][11] - 跨境领域:粤澳/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等案例提升经贸便利度 [2][11] - 城市治理:海南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等项目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2][11] 实施路径 - 强化政策引导、筑牢数字底座、分类施策培育、健全标准体系、共创产业生态 [4] - 采用"1+5+N+1"总体架构,提供技术实施参考方案 [9][10] - 通过智能合约实现收益自动分配,例如用户可获取数字资产收益 [26]
基于区块链和区块链服务网络(bsn)的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指引(2025年)
搜狐财经·2025-05-08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