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保险行业偿付能力整体向好 不达标机构数量从2024年第四季度的7家缩减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4家 [6] - 175家险企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其中4家风险综合评级为C导致偿付能力不达标 3家险企评级提升退出不达标序列 [1][4] 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情况 - 华汇人寿连续12个季度评级为C 主要因公司治理相关问题整改未完成 但公司表示偿付能力充足且资产流动性较好 [2] - 华安保险2024年三、四季度评级均为C 主要在可资本化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等领域存在风险 [3] - 安华农险2024年三、四季度评级均为C 主要原因为公司治理方面存在风险 整改工作已取得实质进展 [3] - 亚太财险2024年四季度评级由B类降至C类 主要改进措施包括加强数据管理和回溯分析异常指标 [3] 偿付能力改善公司情况 - 北大方正人寿风险综合评级从2024年二季度D级升至四季度B类 通过加强偿付能力管理和提升资本质量实现改善 [4][5] - 三峡人寿评级从2024年二季度D级升至四季度B类 正推进第二轮增资和业务恢复工作 多措并举改善风险状况 [4][5] - 珠峰财险评级从2024年三季度C类升至四季度B类 通过增资扩股降低可资本化风险 重点改进战略风险和操作风险 [4][5] 行业整体偿付能力状况 - 所有175家已披露险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不低于50%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不低于100% [2] - 保险公司一季度通过永续债和资本补充债券"补血"523亿元 占总补血规模540亿元的96.88% [6] - 另有4家保险公司合计增资16.83亿元 [6] - 部分险企长期未披露偿付能力报告 包括上海人寿(2019年后未披露)、中融人寿等三家(2021年后未披露)、合众人寿(2024年二季度后未披露) [6] 偿付能力提升驱动因素 - 内源性因素: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提升改善偿付能力充足率 [6] - 外源性因素:险企通过增资与发债等活动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 [6] - 行业需要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改善经营业绩 多渠道寻求资本补充 [6]
175家险企相继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4家险企仍“亮红灯” 3家险企退出“差生”队列
金融时报·2025-05-08 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