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海洋能源联合体成立 - 大湾区海洋能源创新联合体由珠海市海洋发展局牵头成立,整合16家成员单位资源,采用"1+N"协同模式打造国家级海洋新能源产业创新平台 [6] - 联合体对标欧洲海洋能源中心,以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为载体,推动大湾区海洋能源科技创新从"单兵作战"进入"协同共战"新阶段 [6] - 同期发布《大湾区海洋能源创新联合体珠海宣言》,并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海洋新能源专题论坛,汇聚全球专家探讨前沿技术与产业趋势 [3][4][6] 珠海海洋资源与产业基础 - 珠海领海线以内海域面积9348平方千米,拥有262个海岛和227.26千米大陆海岸线,是珠三角海域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的城市 [8] - 珠海万山海域集结"万山号""南鲲号""澎湖号"等波浪能装置,其中"南鲲号"为国内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装置,日最大发电量2.4万度,满足3500户家庭用电 [3][8][9] - 珠海已建成桂山海上风电场和金湾海上风电项目,后者全容量并网后可满足约100万市民年用电需求 [9] 海洋能源技术发展方向 - 重点发展波浪能、潮流能、海上风电、海水制氢、温差能、盐差能等海洋能源技术 [9] - 将开展低功率密度海洋能高效转换新技术研究,探索潮流能、波浪能前沿技术,研究温差能、盐差能发电新机理 [11] - 支持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波浪能发电及大功率温差能综合利用等核心装备技术攻关 [11] 产业平台建设规划 - 依托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建设漂浮式风电机组研究平台、海洋可再生能源测试平台等多功能实验平台 [11] - 建立海洋能源装备认证体系,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能力和产业公共服务能力 [12] - 推动高栏海上风电项目、南海岛礁波风光储一体化能源保障系统等示范工程落地 [12] 政策支持与产业目标 - 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以规模化利用为核心培育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 [11] - 计划串联大湾区协同创新网络,激活广深珠产业集群势能,培育千亿级多能互补产业新生态 [12]
大湾区海洋能源创新联合体成立——科技“下海” 绿能“上岸”
中国自然资源报·2025-05-08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