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报
搜索文档
守“两山”初心 增“绿色财富”——从202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看矿山生态修复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9 11:15
矿山生态修复专题论坛 "我们修复的,不仅是一片片破损的山体、一块块伤痕累累的的土地,更是在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根 基。"2025年10月24日,202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矿山生态修复专题论坛"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召开。 恰逢"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与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之际,论坛以"守'两山'初心 增'绿色财富'"为主题,聚焦矿区生态修复前沿实践、技 术创新与模式探索,为国内外矿山生态修复领域的专家学者、管理干部和企业代表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合作平台。论坛系统总结矿区生态修复典型 经验,交流国际前沿技术,探索地方实践路径,推动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美丽中国建设与全球矿山生态修复贡献中国 智慧、中国方案。 系统性解决方案 矿区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矿业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副司长卢丽华在致辞中回顾 了我国矿区生态修复工作打出的一套"组合拳",形成的一个系统性解决方案。 在法治建设方面,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首次设立"矿区生态修复"专章,明确修复原则、责任主体与制度体系,为矿区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坚实法 律保障;在监管体 ...
江苏省海洋发展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9 10:49
大会合影 会议现场。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10月28日,江苏省海洋发展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大会听取省海洋研究会筹备工作报告,表决通过《江苏省海洋发展研究会章程》等 相关文件,选举产生了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和监事会。有关领导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颖出席会议并为研究会揭牌。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理事长高忠文,江苏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国梁,江苏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燕出席会议并讲话。 高忠文表示,省海洋发展研究会的成立,搭建起海洋领域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新平台,必将为江苏海洋强省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中国海洋发展研 究会将积极支持江苏省海洋发展研究会的工作,共同开展海洋发展战略研究,为海洋强国建设、江苏海洋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作出新贡献。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原一级巡视员王辽宁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他表示,研究会将重点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强化智 库服务能力,为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会议收到江苏省内自然资源行业兄弟学会、协会、研究会发来的贺信。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东海分会、省土地学会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及来自全省自然 资源系统、涉海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 ...
第三届海上丝路共建国家海洋空间规划工作交流会侧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9 08:42
金秋时节,万物丰成。9月28日~29日,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主办的第三届海上丝路共建国家海洋空 间规划工作交流会在北京举行。来自60多个国家、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共同见证海洋空间规划国际共同 体正式启动,这标志着全球海洋治理迈向新阶段,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会议旨在为提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国家的海洋治理能力提供技术支撑、公共产品、磋商平台与 合作契机,推动海上丝路共建国家编制海洋空间规划,实施海洋空间规划,促进蓝色经济发展,让更 多"小而美"的海洋项目尽快落地,增进共建国家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会议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海洋基金会)主办,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厦门大学、中交水运规 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承办,得到了自然资源部、外交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来 自共建"一带一路"60多个国家,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国际海底管理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 海洋学委员会、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组织和高端智库的300余名代表现场参会,另有2000余名代表通过 线上方式参加,共同探讨海洋空间规划的实施路径与合作机制。 中国已经编制和实施了3轮海洋空间规划,形成了国家、省、市(县)三级 ...
第九届全国净滩公益活动走进三亚儋州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9 08:31
净滩活动现场。 尹建军摄 近日,第九届全国净滩公益活动(三亚站)启动。来自海南省规划展览馆等单位和学生志愿者团队、环保公益组织的近100人参与。活动期间,志愿者 们手持夹钳、肩背编织袋,沿小东海岸线清理垃圾。 第九届全国净滩公益活动(儋州站)也于近期在儋州市光村镇银滩举办,50多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净滩行动结束后,现场还开展了海洋垃圾分类知识问 答环节。 该活动自今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落地海南以来,已在海口、三亚和儋州等地举办。 ...
国家级深水油气应急救援基地在琼启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9 08:31
10月16日,记者从中国海油了解到,国家海上油气应急救援海南基地暨中国海油井控应急救援海南 基地在海南省澄迈县正式启用,标志着我国国家级深水油气应急救援基地正式投入使用,我国南部海域 海上油气应急救援响应时间大幅缩短,海上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此次投入运行的海南基地由应急管理部、海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海油三方联合建设,总占地面积超 过11000平方米,配套应急车间和实训演练场,装备我国首套自主研制的3000米级水下应急封井装置和 水下溢油回收系统,具备快速封井、高效回收溢油能力,并与园区内已经建成的船用码头、智能仓储中 心、深海深层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共享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资源。 "海南基地建成投用前,国内深水油气井控应急救援,基本就只能依靠外援。"国家海上油气应急救 援海南队大队长陈浩东介绍,国际资源从最近的井控应急基地出发,综合考虑海运条件和天气因素,一 般响应时间约为30天;现在启用的国内应急力量在48小时内就能抵达我国南部海域相关海区。 海南基地的启用,可与国家海上油气应急救援渤海(天津)基地形成"南北呼应、深浅结合、全域 覆盖"的海上油气应急救援格局。 ...
多国专家交流国际海洋能发展经验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9 08:31
会议围绕"协同推进海洋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共促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执委会会 议锚定未来国际能源治理方向,明确以落实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工作组战略目标为核心,确定未来优 先支持"基础设施与许可研究""数字化工作计划""氢能与海洋能协同"等重点任务。会议确定了 OES2027~2031五年延期决议,为中长期国际合作奠定了制度基础。 10月20~22日,由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承办的第52届国际能源署海洋能系统技术合作计划(IEAOES —TCP,简称OES)执委会会议在杭州召开。来自西班牙、韩国、日本、丹麦、葡萄牙、法国、印度、 新加坡、巴西等十余国成员代表参会,共论全球海洋能发展。 研讨会后,参会代表实地考察了浙江舟山LHD海洋能发电站,将技术分享与装备示范深度衔接, 直观展现了我国在海洋能研发与工程化领域的建设成果。 国际能源署海洋能系统技术合作计划成立于2001年,是全球具有权威性的海洋能国际组织。国家海 洋技术中心作为中国科技部批准的中国缔约机构,与2011年正式加入该组织,并深度参与各项事务。 会议期间,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负责人就波浪能与风电融合开发的技术经济可行性、"海洋能制氢"领 域的技术—经 ...
获卷曲黑星珊瑚染色体级参考基因组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9 08:31
建立造礁石珊瑚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对于解析珊瑚的适应进化、共生关系以及环境胁迫响应机制具有 重要意义。尽管此前已有针对鹿角珊瑚属等其他造礁石珊瑚的基因组测序成果,然而,由于造礁石珊瑚 组织中共生藻和杂质较多、长片段高质量DNA提取困难等原因,造礁石珊瑚的基因组学研究长期受 限。 卷曲黑星珊瑚是一种典型的边缘性造礁石珊瑚,在低温、低光、高浊度等极端环境中具有独特的生 存优势。此前团队沿华南沿岸至宁波渔山列岛均发现其分布,表明其具有极宽的生态幅,是研究珊瑚在 极端或高纬环境中生存策略的重要模式物种。该基因组达到国际高标准的染色体级组装水平,不仅为深 入探索边缘珊瑚共生体的环境适应机制提供了关键数据资源,也为全球珊瑚礁保护与生态修复提供了新 的分子依据。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西站郑新庆研究员领衔的珊瑚研究团队联合上海大学杨明研究 员团队,成功完成全球首个卷曲黑星珊瑚的高质量全基因组测序、组装与注释分析,获得该物种染色体 级参考基因组。 ...
湖北恩施:将国有存量土地纳入“一张图”管理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8 12:37
围绕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方案》细化明确了多项具体落实举措:有序开展自然资源清查及国有企业存 量土地确权登记,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土地资产管理台账和存量土地数据库,将其纳入"一张图"管理体系 并实行动态更新;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存量土地资产盘活力度、加快存量建设用地消化处置进度,支持 土地资产证券化及土地储备专项资金申报,增强土地资产的流动性和价值实现能力;支持产业项目建设 多层工业厂房,合理兼容工业、研发设计、仓储等其他生产服务用途,其中工业建筑面积占比不得低于 50%,同时明确原依法取得的工业用地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因企业扩大生产、增加产能等改造开发 提高容积率的,可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近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印发《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服务国 有"三资"管理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全州各县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锚定"国有资源资产 化、国有资产证券化、国有资金杠杆化"目标,按照"摸清底数、明晰产权、价值实现"工作思路,摸清 全州国有企业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家底,进一步推动国有存量土地资源资产化。 ...
“海洋与气候村”世界巡展走进上海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7 14:02
"海洋与气候村"是由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开发的沉浸式互动科学巡回展,参观者在参观期间能深度了解海洋在调节地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本次展 览旨在助力实现联合国"海洋十年"第七项预期成果"一个富有启迪且具有吸引力的海洋"。 此次活动内容涵盖科技展、摄影展、纪录片展、主题对谈与教育工作坊等多个板块。展览聚焦于海洋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以 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等关键主题,向公众免费开放,累计接待参观人数超1.2万人。 海洋一所专家参与了"海洋素养与全球共识"主题对谈,并在直播活动中围绕海洋科学、气候变化与公众教育等话题与公众交流。 图为观众参展现场。海洋一所供图 10月10日~19日,"海洋与气候村"世界巡展在上海荣宅举办。本次活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与普拉达集团共同主办。自然资源部第 一海洋研究所与其承办的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尤伦斯艺术基金会共同协办。 ...
浙江省海洋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启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7 14:02
据悉,浙江省海洋科学院自2024年下半年起积极筹备建站工作,目前已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 博士后在站期间的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机制。工作站采取"基本待遇+科研奖励"的组合模式,科研奖励 根据科研产出设定,且不设上限,充分激发博士后的科研积极性。 近日,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为浙江省海洋科学院"浙江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标志着 该院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平台全面启动运行。 结合浙江省海洋科学院现有科研基础和平台条件,工作站重点布局了海洋空间资源管理与高效利 用、海洋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河口—近海连续体监测技术及环境生态动力过程、涉海数据AI应用等9 个研究方向。2025年6月,省海科院正式启动博士后招聘。截至9月底,首批2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已顺利 进站开展科研工作。 未来,省海科院将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重要载体,进一步深化与省内外涉海高校、科研院所的合 作交流,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为浙江省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与人才高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