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装机与电力系统挑战 - 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4.5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43% [2] - 新型电力系统呈现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双高"特征导致安全运行成本增加和调节需求激增 [2] - 电能量市场难以充分体现电能商品多元细分价值且无法有效挖掘系统灵活调节潜力 [2] 电力辅助服务定义与发展历程 - 电力辅助服务包括调峰调频备用爬坡等服务是维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不可或缺的环节 [2] - 垂直一体化阶段(2002年前)采用全电价统一补偿无单独辅助服务机制 [3] - "厂网分开"计划阶段(2002-2014)通过"两个细则"实现发电侧零和交叉补偿 [3] - 市场化探索阶段(2014年后)启动区域调峰服务市场以市场化手段激励调节资源参与 [3]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核心内容 - 明确市场框架结构建立辅助服务品种定义共识设计"谁提供谁获利谁受益谁承担"费用传导机制 [5] - 允许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入市设计多品种交易释放系统灵活调节能力 [5] - 包含12章67条规范市场成员品种功能费用分担市场衔接等全流程要求 [6] - 重点支持新型主体参与统一费用补偿原则明确跨区市场衔接思路 [7] 规则五大创新方向 - 顶层设计:构建市场建设框架细化设计方式允许按需选择交易品种 [8] - 统一规范:按功能分有功控制无功控制事故处置三类规范定义与交易方式 [8] - 费用传导:明确费用构成与计算方法制定补偿标准及用户侧传导机制 [9] - 主体扩容:赋予储能虚拟电厂等公平地位激发源网荷储各环节调节潜力 [9] - 流程标准化:覆盖从方案制定到正式运行全流程确保市场建设有序可行 [9]
中国电科院专家解读《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