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邀约回购极氪背后:“一个吉利”的两大可能走向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5-08 13:41

吉利私有化极氪的核心交易 - 吉利汽车向极氪提交非约束性报价函,建议以每股2.57美元或每ADS 25.66美元的价格私有化极氪,收购所有已发行股份及ADS(吉利实益拥有者除外)[1] - 私有化报价比公告前一天收盘价溢价13.6%,比过去30天加权成交价溢价20%,但仍低于极氪上市首日开盘价26美元/股[4][5] - 目前吉利汽车持有极氪约65.7%股份,交易完成后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2] 私有化动机与战略考量 - 官方解释为"聚焦汽车主业,回归一个吉利",整合技术优势提高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1] - 中美关系导致中国企业在美股未来不确定性增加是重要考量因素[1] - 极氪上市后估值出现倒挂,市值68.98亿美元低于Pre-A轮融资时130亿美元的估值预期[11] - 极氪2024年净亏损57.91亿元,超过IPO融资所得4.41亿美元(约31.93亿元)[12] 市场反应与交易特点 - 公告后港股吉利汽车(0175.HK)股价上涨5%至17.88港元/股,市值约1800亿港元[3] - 极氪美股盘前大涨超过11%[8] - 交易采用非约束性报价函,无法律约束力,仅为初步意向表达[7] - 最终交易可能受二级市场股价波动影响,若股价超过发行价28.26美元/股或峰值33美元/股,交易可能不划算[8] 品牌整合与组织调整 - 合并后极氪定位全球豪华科技品牌,领克为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吉利银河和中国星为全球主流品牌,形成四大品牌矩阵[2] - 极氪内部已开始人员调整,下月可能进行新一轮人员优化[15] - 2024年11月吉利汽车增持极氪股份至62.8%,穿透持股领克81%股份[15] - 近期极氪科技集团已进行多项人事调整,包括营销和服务体系重组[16] 业绩与市场表现 - 极氪2024年交付22.21万辆,未达23万辆目标[13] - 2025年一季度极氪销售3.9万辆,同比增长18.2%,但年度目标完成率仅12.18%[13] - 吉利控股2025年销量目标为411万辆,其中极氪品牌目标32万辆[13] - 极氪曾陷入"背刺车主"风波,影响市场表现[13] 行业背景与历史参考 - 近期上市公司私有化案例多发生在港股市场,集中在医疗、消费、金融等领域,主要因股价低估和流动性差[10] - 吉利2014年曾整合帝豪、全球鹰和英伦三个子品牌为单一吉利品牌,随后销量显著增长[14] - 行业猜测极氪可能转战港股上市,但业内人士认为与吉利控股存在同业竞争问题[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