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透视A股半导体一季报:六成公司净利增长 AI、国产化成新增长引擎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5-08 18:40

板块整体表现 - 122家半导体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合计99.67亿元,同比增长5.93%(去年同期94.09亿元)[2] - 74家公司净利润增长(占比60.66%),48家下滑,去年同期为68家增长/54家下滑[2] - 23家公司净利润翻倍增长,前十名包括有研新材(14698.12%)、长川科技、神工股份(1850.7%)、博通集成、士兰微等[2][3] - 有研新材归母净利润6738.47万元,子公司靶材产品毛利增长超60%带动业绩[2] 增长驱动因素 - AI、汽车电子、国产替代成为主要增长引擎[1] - 神工股份大直径硅材料业务受益下游集成电路厂商需求驱动,硅零部件国内刻蚀机设备需求增长明显[3] - 光华科技电子化学品业务营收5.88亿元(+14.85%),净利润2521.32万元(+563.86%)[3] - 苏州固锝光伏浆料产品产销两旺,海外工厂投产新增客户[4] - 金海通、上海合晶提及封装测试设备及半导体下游需求回暖[4] 业绩分化情况 - 48家公司净利润下滑,13家由盈转亏[7] - 明微电子、利扬芯片、拓荆科技净利润降幅超1000%[7] - 芯片设计环节分化明显,卓胜微、灿芯股份、联芸科技等由盈转亏[10] - 灿芯股份因下游客户需求波动营收同比下降59.23%[9] 业绩下滑原因 - 研发费用增加、设备折旧、产能释放导致固定成本上升(利扬芯片、拓荆科技)[8] - 下游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价格承压(明微电子)[8] - 射频前端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影响毛利率(唯捷创芯)[8] 行业趋势展望 - 国产化替代在地缘政治风险下成为大势所趋[1] - 端侧AI算力需求驱动高性能交换机、存储产品、GPU等硬件增长[10] - 传统消费电子领域库存去化基本完成,上游IC设计企业有望保持增长[10] - 海外业务复苏缓慢,国内业务因国产替代驱动更为乐观[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