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架构调整 - OpenAI宣布从营利性有限责任公司(LLC)转变为公益公司(PBC)架构,由非营利组织保留绝对控制权 [2] - 新架构可兼容股东利益与公共价值,避免完全商业化的伦理风险 [2] - 类似架构已被Anthropic、Xai等AI公司及Patagonia等目标驱动型公司采用 [2] 解决核心矛盾 - 通过PBC发行普通股吸引主权基金、养老基金等长期资本,缓解AGI研发资金短缺 [3] - 非营利组织作为控股股东将保证AI投入社区,确保技术普惠性 [3] - 保留核心安全模块闭源但开放部分模型代码,平衡商业化与开源承诺 [3] - 微软等投资者仍可通过PBC获得收益,但利润分配更侧重公益事务 [3] 商业化历程 - 2019年因每年数亿美元研发黑洞转向"有限营利"模式 [4] - ChatGPT系列大模型推动公司成为全球估值最高AI公司(最新估值3000亿美元) [4] - 2024年原计划接受软银400亿美元投资并完成营利性转型,现放弃该架构但软银投资不变 [4][5] - 当前年化收益突破16亿美元,投资者不掌握公司决策权 [6] 管理层变动 - Meta前高管菲吉·西莫出任应用业务CEO,负责商业化运营 [7] - 原CEO奥特曼将90%精力转向研究、算力和安全等核心技术领域 [7] - 分工调整源于2023年"罢免风波"暴露的商业化与技术信仰冲突 [7] 外部争议 - 马斯克2024年3月起诉OpenAI违背"技术共享"创始承诺,指控其沦为微软闭源子公司 [10] - 诉讼反映理想主义与现实资金需求的矛盾,公司解释商业化是维持运营的必要手段 [10] - 奥特曼回归技术主业被视为应对舆论压力的策略 [11] 持续挑战 - GPT-5单轮训练成本达5亿美元(较GPT-4的1亿美元显著上升),"星际之门"计划预算5000亿美元 [12] - 新架构下董事会成员构成未披露,2023年"超级对齐"与"有效加速"派系分歧可能延续 [12]
OpenAI人事大调整,技术理想主义又回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5-08 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