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国资入主目标不应是“政策银行”
证券时报·2025-05-09 02:10
包括城商行、民营银行乃至地方农合机构在内,地方国资增持现象近年常态化,国有控股银行数量在不 断增多。 这场变革的底层逻辑,并非单纯的资本救赎,而是在金融供给侧改革、区域经济转型与风险防控三重压 力下催生的复杂博弈。其影响早已超越单一机构的股权结构调整,直指区域性金融生态的深层重构。 区域性银行面临的经营压力为这场变革提供了现实土壤,地方国资的介入成为解困的必然选择。通过增 资扩股与股权受让,国有资本不仅填补了资本缺口,还通过股权集中度提升带来治理效率的改善,也有 助于化解部分银行股权结构因历史遗留问题带来的治理乱象。 国有资本的入场绝非单纯的财务投资,其本质是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战略性整合。通过"加仓"本地法 人银行,地方政府可以更高效地引导信贷资源投向基建、民生等重点领域,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不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于部分银行来说,股权集中化虽结束了股东内耗这一困扰,也产生了新 的治理问题。国资股东利用人事任免、考核机制等非资本方式加强控制力,这种架构虽提高了执行效 率,但行政干预银行商业化经营的灰色地带存在增加的可能。 可以说,这场变革既是对历史积弊的修正,也是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当国有资本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