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一季度60家IVD企业中超七成营收同比下滑 超半数企业亏损或利润腰斩 [2] - 龙头企业普遍双降:迈瑞医疗营收82.37亿元(-12.12%) 净利润26.29亿元(-16.81%) 迪安诊断营收23.65亿元(-20.45%) 净利润-0.21亿元(-190.66%) 润达医疗营收16.62亿元(-19.81%) 净利润-0.69亿元(-406.40%) [2] - 逆势增长企业:16家营收增长 其中8家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 [2][4] 业绩下滑驱动因素 - 需求端:常规医疗检测市场增速放缓 难以填补疫情后业绩缺口 [5] - 政策端:DRG/DIP支付改革导致医院减少非必需检测 检验结果互认压缩存量市场 [5] - 集采影响:28省IVD集采下半年落地 涉及化学发光最大品类肿瘤标志物和甲状腺功能 价格战挤压利润空间 [5][6] - 资金压力:医院回款周期超270天 应收账款占全年销售额70%以上 吞噬研发投入能力 [6] 企业突围策略 - 国产替代:化学发光领域进口品牌占比过半 新产业、迈瑞医疗等本土企业借性价比优势抢占份额 [8][9] - 技术突破:圣湘生物推出HBV RNA检测试剂和SansureSeq1000测序仪 新产业巩固高端发光技术优势 [9] - 出海布局:迈瑞医疗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44.75%(164.3亿元) 新产业海外收入16.84亿元(+27.67%) [9] - AI赋能:华大智造与迪安诊断合作推进测序平台与AI融合 构建"数智化医疗"生态链 [10][11] 新兴机遇 - 基因测序:因美纳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华大智造、真迈生物等国产企业受益 [10] - AI应用:AI技术从实验室延伸至临床全流程 未来竞争聚焦多模态数据整合与垂直场景适配 [11]
IVD行业一季度承压持续,企业各寻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