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与趋势 - 人工智能行业存在隐性"鄙视链",模型公司、Agent公司、提示词公司之间存在层级差异,但随着MCP协议普及,行业更注重产品效果而非技术层级 [1] - 行业从早期模型刷榜阶段转向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规划执行功能的Agent成为重点,MCP协议成为生态构建关键 [1] - 全球AI Agent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52.9亿美元增长至2035年216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40.15% [3] MCP协议发展与应用 - Anthropic公司提出MCP协议,旨在建立大模型与外部工具的统一接口,被形容为"AI万能插头" [4] - OpenAI宣布Agent SDK支持MCP服务协议,将其提升至类似HTTP的基础设施地位,Cursor、Winsurf等平台相继接入 [5] - 国内厂商百度、腾讯、阿里、字节跳动密集布局MCP协议,分别构建"千帆平台"、"知识引擎"、"支付MCP Server"、"扣子空间"等应用场景 [6] - 谷歌推出A2A协议与MCP形成竞争,两者分别侧重工具调用标准和多Agent协作,未来可能存在融合可能性 [7] 市场需求与行业共识 - 开发者面临多工具调用和模型协同的复杂问题,MCP协议通过统一标准降低适配成本,市场需求显著 [8] - 行业类比互联网早期HTML和HTTP协议,认为统一开放的MCP协议将加速AI Agent生态发展 [9] - 埃森哲全球副总裁俞毅指出,MCP协议的生命力取决于开源特性和市场需求,目前行业仍处早期演进阶段 [10] Agent技术挑战与前景 - Agent需解决意图识别等核心问题,例如"讨价还价"场景的实现将推动商业化应用 [11] - 涂鸦智能CEO王学集认为AI Agent可降低用户使用门槛,未来可能通过对话框集成主流Agent服务 [11] - 海外市场侧重MCP应用构建,国内聚焦流量入口争夺,但最终需回归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场景 [12]
海内外大厂拥抱MCP,一场争夺Agent生态话语权的预备役
第一财经·2025-05-09 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