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概况 - 校园青春版《牡丹亭》于4月26日在江苏大剧院首演,由完全由学生组成的演出、伴奏队伍表演,团队80%成员为00后,平均年龄不到22岁[1] - 该版本以青春版昆剧《牡丹亭》为蓝本,呈现《游园》《惊梦》《言怀》等折子戏,历经近9个月排练[1] - 演出团队由50名来自29所高校的学生组成,包括东南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澳门理工大学等[4] 创作背景与意义 - 青春版《牡丹亭》20多年演出500多场,此次校园版是古老昆曲艺术与青春活力的结合,为传统文化传承掀开新篇章[1] - 白先勇担任艺术总监,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演员指导学生排练,旨在激发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1][5] - 昆曲曾因观众老龄化陷入传承困境,培养年轻观众是关键,"昆曲进校园"是重要战略[12] 排练与演出细节 - 排练利用暑假、小长假与周末时间,学生被带到苏州集中训练,克服地区与课程差异[5] - 学生分为小生班、旦角班等小组,由青春版《牡丹亭》原班人马进行"一对一"指导[7] - 同一角色由不同演员出演,形成"4个柳梦梅、6个杜丽娘"的创新模式,让更多学生获得展示机会[8] 学生参与体验 - 学生通过排练提升表演技能,同时学习昆曲历史、文化内涵等,加深对艺术的理解[9] - 参演学生表示经历难忘,如东南大学范宇鹏从小热爱戏曲,澳门理工大学程诚领略到昆曲精妙与深邃[4][13] - 学生克服训练困难,如张馨月每晚对着镜子练习台步,张早早反复打磨琵琶弹奏技法[7][9] 演出反响与影响 - 首演获得成功,现场掌声经久不息,观众称赞演员将昆曲韵味与角色情感完美融合[11] - 海外青年如法国留学生哈尼亚被表演吸引,认为《牡丹亭》堪比《罗密欧与朱丽叶》但更浪漫[11] - 白先勇欣慰表示学生非专业背景但短时间内掌握高深艺术,对他们是巨大激励[12] 行业专家评价 - 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期待活动培养更多具有文化素养和时代担当的青年人才[2] - 南京大学教授吴新雷认为校园版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希望优秀文化热点进入生活[13] - 浙江昆剧团导演汪世瑜对学生快速成长感到欣慰,期待他们传承昆曲艺术[12]
大学生版《牡丹亭》:良辰美景“动”校园
中国青年报·2025-05-09 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