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企业跨界转型困境 行业整体现状 - 葡萄酒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 市场持续低迷 企业普遍面临"增收不增利"困境 [2] - 多家上市公司通过跨界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但转型效果不佳 反而加剧业绩下滑 [2][9] - 跨界领域包括可降解材料 电商平台 酱酒等 但多数业务与主业协同性弱 [3][6][9] 莫高股份案例分析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大涨65.38%至3.28亿元 但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5207.53万元 [2] - 葡萄酒业务营收6055.64万元 毛利率50.50% 医药业务营收6712.11万元 毛利率48.00% 均实现正增长 [3] - 可降解材料营收1.11亿元(占比最高) 但毛利率-23.34% 膜袋业务毛利率-0.37% 是主要亏损来源 [3] - 可降解材料业务自2013年布局以来 连续四年录得负毛利 成为长期经营痛点 [5] 通葡股份案例分析 - 2024年营收达8.69亿元 但归母净利润亏损4988.21万元 连续三年亏损 [6] - 酒类业务营收7622.75万元 毛利率53.40% 电商平台营收7.91亿元(占比91%) 毛利率仅10.72% [6] - 收购的电商子公司九润源业绩持续下滑 2023年营收较2019年降17% 净利润降58% [8] - 电商行业价格内卷叠加白酒价格倒挂 对依赖电商业务的通葡股份形成双重压力 [8] 跨界失败深层原因 - 跨界动机多为行业环境倒逼 属于被动自救行为 而非战略主动延伸 [11] - 选择与主业完全脱节的领域(如可降解材料) 缺乏专业积累和风险控制能力 [3][11] - 跨界后管理能力不足 典型案例显示收购标的业绩承诺普遍不达预期 [6][8] - 行业存在跟风现象 如酱酒热时期盲目投资 热潮退去后形成库存积压 [9] 行业转型建议 - 跨界应优先选择与主业协同性强的领域 如渠道资源可复用的相关品类 [11] - 需建立专业团队深耕新领域 避免"业余选手"与行业龙头的直接竞争 [11] - 参考异业进入葡萄酒行业的经验 跨界成功需要长期投入和专业沉淀 [11]
酒企跨界“踩雷”:理想很丰满,利润很骨感